在路上看见一处破败的住所,墙角开着一种可爱的小花。下人介绍说,这种花楚楚动人,却总是开在残壁断垣之所。光源氏起了怜惜之心,想要摘取一朵。破败住所的主人却派人递出一把白扇,让光源氏的下人用白扇去托起这娇嫩柔弱的小花。而那扇子上则有着两句诗:夕颜凝露容光艳,定是伊人驻马来。 这种花叫做夕颜,花期极为短暂。古代的日本女子一般是没有名字的,于是作者就以此花来称呼那个扇子的主人。夕颜本是朝中官员的小妾,因为被主妇所厌,逐出家门,飘零天涯。而一向多情的光源氏被这扇子、诗句和花朵吸引,和她走到了一起。夕颜美丽而柔弱,无家可依,全心全意依赖着光源氏。后在山中被六条妃子的生魂出体所害。苍茫暮色蓬山隔,遥望安知是夕颜。 只因这两人,一个身世可怜,是官员的逃妾;一个出身显赫,乃降了巨籍的皇子。所以互相之间都隐瞒了身份。直到此刻才明白彼此的来历。不过不久之后,夕颜就香消玉殒了。这四句诗,不能算同一首,不过意思上有连贯。初见的时候,墙角的夕颜花在暮光中楚楚动人,似乎预示着一场美丽的邂逅。如今已经熟悉了,却觉得,那日暮色苍茫,远远望去,竟不知是否是今日之面目。 当然,上面是我的发挥。其实夕颜回答这句话,只是一种害羞和撒娇而已,简称傲娇。不知为何,原著情节都已经记不清楚了,却对这句诗越发熟悉。像相伴多年的老友一般,总觉得颇有唐风宋韵。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丰子恺翻译的,果真大手笔。我的个性签名,把夕颜凝露容光艳,定是伊人驻马来改成了夕颜凝露容光艳,料是伊人驻马来从“定”到“料”,一开始是记忆有误。后来却偏爱自己这错误的记忆,从闭口音到开口音。一字之差,让破败的住所内秉稀世之姿的夕颜从一个温柔而大胆问候的女子,变成了闺阁之内独自编造梦幻,再毫无悬念波折度过余生的路人甲。大约我更喜欢后一种感觉吧。多少人看《源氏物语》时,对光源氏的多情与无情觉得鄙弃、厌恶,认为不如《红楼梦》远矣。其实我能理解这种心情。不过,《源氏物语》的作者是一名女性,而这本书是当时用来做皇后教科书的作品,也就是说已经尽量在往温柔敦厚里写了。但从今人的眼光看来,那时的女性命运,仍然如此可悲可叹。在中国有这么一首诗:“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在时间的长河里,有一个女孩儿降生了,她的名字叫莫愁。十三岁那年她学会了织绮,十四岁那年在村南采桑,十五岁的时候她出嫁了,成为了别人的妻子。上课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不能理解这些诗句的含义,认为很无聊。我说,这故事多美啊,莫愁出生了,莫愁长大了,莫愁懂得了很多事情,最重要的是,她懂得了爱情,最后,她有了一个极好的归宿。这样的故事平平淡淡,却是一个女子所能拥有的最好的故事。可惜,后来的一些作品中,叫做莫愁的女子,都颇有些命运坎坷。比如,李莫愁。爱情是一种太矜贵的东西,权势、欲望、现实、名利,甚至本身的嫉妒、偏执、怀疑、绝望……这其中的哪一样与之相碰,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两败俱伤。题主的问题似乎就是用来问我的,所以我就洋洋洒洒写了这些来回答。希望不至被目为矫情。简单说来,如果夕颜从来不曾送出那把扇子,那么她的命运即使仍然坎坷,下场总不至如此凄惨。但故事,也就不至如此悱恻了。抛开《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之争,我喜欢这句诗背后的纯粹的美。这种美不是我发现的,甚至也不是紫式部发现的。它是属于丰子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