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官渡之战的文言文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
夏侯□发书告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守许都。
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逢纪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绍因怒,欲斩田丰。
众官告免。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
行至阳武,下定寨栅。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
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绍怒曰: “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于是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
细作探知虚实,报至官渡。曹军新到,闻之皆惧。
曹操与众谋士商议。荀攸曰:“绍军虽多,不足惧也。
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
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操曰:“所言正合吾意。”
遂传令军将鼓噪而进。绍军来迎,两边排成阵势。
审配拨弩手一万,伏于两翼;弓箭手五千,伏于门旗内:约炮响齐发。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
左右排列着张*、高览、韩猛、淳于琼等诸将。旌旗节钺,甚是严整。
曹阵上门旗开处,曹操出马。许诸、张辽、徐晃、李典等,各持兵器,前后拥卫。
曹操以鞭指袁绍曰:“吾于天子之前,保奏你为大将军,今何故谋反?”绍怒曰:“汝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弥天,甚于莽、卓,乃反诬人造反耶!”操曰:“吾今奉诏讨汝!”绍曰:“吾奉衣带诏讨贼!”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来迎。
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
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
四员将捉对儿厮杀。曹操令夏侯□、曹洪,各引三千军,齐冲彼阵。
审配见曹军来冲阵,便令放起号炮:两下万弩并发,中军内弓箭手一齐拥出阵前乱射。曹军如何抵敌,望南急走。
袁绍驱兵掩杀,曹军大败,尽退至官渡。袁绍移军逼近官渡下寨。
审配曰:“今可拨兵十万守官渡,就曹操寨前筑起土山,令军人下视寨中放箭。操若弃此而去,吾得此隘口,许昌可破矣。”
绍从之,于各寨内选精壮军人,用铁锹土担,齐来曹操寨边,垒土成山。曹营内见袁军堆筑土山,欲待出去冲突,被审配弓弩手当住咽喉要路,不能前进。
十日之内,筑成土山五十余座,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于其上射箭。曹军大惧,皆顶着遮箭牌守御。
土山上一声梆子响处,箭下如雨。曹军皆蒙□伏地,袁军呐喊而笑。
曹操见军慌乱,集众谋士问计。刘晔进曰:“可作发石车以破之。”
操令晔进车式,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着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射箭时,营内一齐拽动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
人无躲处,弓箭手死者无数。袁军皆号其车为“霹雳车”。
由是袁军不敢登高射箭。审配又献一计: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军”。
曹兵望见袁军于山后掘土坑,报知曹操。操又问计于刘晔。
晔曰:“此袁军不能攻明而攻暗,发掘伏道,欲从地下透营而入耳。”操曰:“何以御之?”晔曰:“可绕营掘长堑,则彼伏道无用也。”
操连夜差军掘堑。袁军掘伏道到堑边,果不能入,空费军力。
却说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
□以书报之。书略曰:“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
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
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
惟明公裁察焉。”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
绍军约退三十余里,操遣将出营巡哨。有徐晃部将史涣获得袁军细作,解见徐晃。
晃问其军中虚实。答曰:“早晚大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先令我等探路。”
徐晃便将此事报知曹操。荀攸曰:“韩猛匹夫之勇耳。
若遣一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绍军自乱。”操曰:“谁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
操遂差徐晃将带史涣并所部兵先出,后使张辽、许褚引兵救应。当夜韩猛押粮车数千辆,解赴绍寨。
正走之间,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韩猛飞马来战,徐晃接住厮杀。
史涣便杀散人夫,放火焚烧粮车。 韩猛抵当不住,拨回马走。
徐晃催军烧尽辎重。袁绍军中,望见西北上火起,正惊疑间,败军投来:“粮草被劫!”绍急遣张邰、高览去截大路,正遇徐晃烧粮而回,恰欲交锋,背后张辽、许诸军到。
两下夹攻,杀散袁军,四将合兵一处,回官渡寨中。曹操大喜,重加赏劳。
又分军于寨前结营,为掎角之势。 却说韩猛败军还营,绍大怒,欲斩韩猛,众官劝免。
审配曰:“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
袁绍曰:“吾筹策已定。汝可回邺都监督粮草,休教缺乏。”
审配领命而去。袁绍遣大将淳于琼,部领督将眭元进、韩。
2. 官渡之战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危急之中,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不久,文丑兵到,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此,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被斩首.此番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袁绍下令退军阳武.曹操也还军官渡固守.八月,袁绍兵临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出击,但战斗不顺.当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十有二三为伤兵,只好退回营垒坚守.袁军见此,便堆起土山,筑高橹,用箭俯射曹营,使曹军士兵只能蒙盾而行.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曹操命工匠连夜赶造霹雳车,向袁军还以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袁绍又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也针锋相对,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曹操又闻袁绍的几千车军粮即将运至官渡大营,他立刻派大将徐晃、史涣截击,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将粮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谋臣许攸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不予采纳.恰这时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敌审配扣押.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并献计曹操奇袭乌巢.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心意.于是曹操当机立断,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扮着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到达乌巢后,即围住粮屯放火,及至天明.淳于琼才见曹军兵少,于是出垒迎战.曹操挥军冲杀,袁军抵挡不住,被迫推回营垒坚守.这时,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一面命张合阝、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企图使曹操退无所归.当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左右报请曹操分兵抵挡,曹操大怒说:“敌兵到了我背后才再告诉我!”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杀,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阝、高览二将闻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余骑,仓惶逃往河北.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3.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原文是什么官渡之战-过程 东汉末年,朝 *** 败,外戚宦官专权,天灾人祸不断,终于酿成黄巾农民大起义。
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东汉王朝却已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天下群雄割据,战乱不休。
至建安四年(199年)夏,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袁绍拥兵数十万,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等州郡,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
曹操则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衮、豫、徐等州郡,并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曹操只有数万兵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易攻难守,且后方很不巩固,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南阳的张绣与曹操为敌。
所以总体作战形势利袁而不利曹。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曹操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遂决定起兵两万迎敌。
八月,曹操率军进据黄河北岸重镇黎阳,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带,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留于禁率步骑两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令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以防止袁军渡河南下,此为第一道防线。
九月,曹操还许昌,置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为第二道防线。官渡为袁绍进攻许昌的咽喉之地。
12月,曹操复还官渡,亲自坐镇,严阵以待袁军来犯。 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叛曹操,杀曹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下邳,屯兵沛县,并积极与袁绍联络,欲合力夹攻曹操。
曹操分析了眼前的形势,认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遂于建安五年(200年)年正月,率精兵东征刘备,一举占领沛县,收复徐州,转攻下邳,并迫降了关羽。刘备全军溃败,仅带少数兵马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去了。
曹操获胜后,还军官渡,以迎战袁绍。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
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
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
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危急之中,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不久,文丑兵到,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你争我抢,乱作一团。
曹操见此,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被斩首。此番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
袁绍下令退军阳武。曹操也还军官渡固守。
官渡之战 八月,袁绍兵临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
九月,曹军出击,但战斗不顺。当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十有二三为伤兵,只好退回营垒坚守。
袁军见此,便堆起土山,筑高橹,用箭俯射曹营,使曹军士兵只能蒙盾而行。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曹操命工匠连夜赶造霹雳车,向袁军还以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
袁绍又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也针锋相对,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曹操又闻袁绍的几千车军粮即将运至官渡大营,他立刻派大将徐晃、史涣截击,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
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将粮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
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不予采纳。恰这时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敌审配扣押。
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并献计曹操奇袭乌巢。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心意。
于是曹操当机立断,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扮着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到达乌巢后,即围住粮屯放火,及至天明。
淳于琼才见曹军兵少,于是出垒迎战。曹操挥军冲杀,袁军抵挡不住,被迫推回营垒坚守。
这时,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一面命张合阝、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企图使曹操退无所归。当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左右报请曹操分兵抵挡,曹操大怒说:“敌兵到了我背后才再告诉我!”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杀,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
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阝、高览二将闻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余骑,仓惶逃往河北。
4. 官渡之战数十万黄巾军。实际上是流民。。动辄数十万在记载三国时期的文献中是很普遍。。曹操只是将其中的数万精壮收编后。。加以训练。这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青州兵。。剩余的人就解散掉了。。。据史料记载也有相当一部分精壮被用于恢复生产力了。
再加上当时的袁绍势力只有曹操一个与其构成威胁。。西凉马腾因并州地险而未敢轻易进犯。。当时曹操势力驻守长安的钟繇就曾联合马腾。结果不是很乐观。。白马公孙瓒被灭。乌丸与袁绍是亲家。。袁绍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因而有足够的军力南下。。且当时袁绍占据的地盘和人口远大于曹操。。整个黄河以北几乎都是他的势力。。而曹操势力周围还有刘表。孙权等。。无法将全部军力都投入到官渡一战。。不过已经是大部分的了。。并且象司隶州这样的京畿之地已被破坏的残败不堪。。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5. 官渡之战,情节应该怎么概述啊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
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
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
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
[8][9]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10]。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
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
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6.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朝 *** 败,外戚宦官专权,天灾人祸不断,终于酿成黄巾农民大起义。
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东汉王朝却已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天下群雄割据,战乱不休。
至建安四年(199年)夏,中国北方大致形成了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袁绍拥兵数十万,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等州郡,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
曹操则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衮、豫、徐等州郡,并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曹操只有数万兵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易攻难守,且后方很不巩固,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南阳的张绣仍与曹操为敌。
所以总体作战形势利袁而不利曹。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曹操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遂决定起兵两万迎敌。
八月,曹操率军进据黄河北岸重镇黎阳,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带,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留于禁率步骑两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令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以防止袁军渡河南下,此为第一道防线。
九月,曹操还许昌,置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为第二道防线。官渡为袁绍进攻许昌的咽喉之地。
12月,曹操复还官渡,亲自坐镇,严阵以待袁军来犯。 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叛曹操,杀曹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下邳,屯兵沛县,并积极与袁绍联络,欲合力夹攻曹操。
曹操分析了眼前的形势,认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遂于建安五年(200年)年正月,率精兵东征刘备,一举占领沛县,收复徐州,转攻下邳,并迫降了关羽。刘备全军溃败,仅带少数兵马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去了。
曹操获胜后,还军官渡,以迎战袁绍。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
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
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
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危急之中,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不久,文丑兵到,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你争我抢,乱作一团。
曹操见此,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被斩首。此番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
袁绍下令退军阳武。曹操也还军官渡固守。
八月,袁绍兵临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
九月,曹军出击,但战斗不顺。当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十有二三为伤兵,只好退回营垒坚守。
袁军见此,便堆起土山,筑高橹,用箭俯射曹营,使曹军士兵只能蒙盾而行。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曹操命工匠连夜赶造霹雳车,向袁军还以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
袁绍又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也针锋相对,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曹操又闻袁绍的几千车军粮即将运至官渡大营,他立刻派大将徐晃、史涣截击,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
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将粮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
谋臣许攸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不予采纳。恰这时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敌审配扣押。
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并献计曹操奇袭乌巢。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心意。
于是曹操当机立断,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扮着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到达乌巢后,即围住粮屯放火,及至天明。
淳于琼才见曹军兵少,于是出垒迎战。曹操挥军冲杀,袁军抵挡不住,被迫推回营垒坚守。
这时,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一面命张合阝、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企图使曹操退无所归。当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左右报请曹操分兵抵挡,曹操大怒说:“敌兵到了我背后才再告诉我!”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杀,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
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阝、高览二将闻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余骑,仓惶逃往河北。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
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