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有时候,甚至全世界都承认其为真理的学说,时过境迁,还有人提出异议。听说,国外已有学者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真理的长河永远是流逝不停的。
——季羡林《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精品解读内指的是人的内心即精神面貌,外指的是人的外部表现。不骄不躁、虚怀若谷、功成不居无疑是一种内在美,骄傲自大、不可一世、惟我独尊则是一种外在的丑。
季羡林说:“学术问题”,有时候一时难以先下结论,必须锲而不舍,终身以之,才可能得到越来越精确可靠的结论。”这是一种谦虚进取,“戒骄戒躁”的内在美的具体表现。
从季羡林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内在品质和外在气量,是非常值得常人学习的。
有人这样比喻:谦虚的人如海龟下了千百个蛋却都不动声色,只把它们深埋在沙土里,期待孵出更多的“小生命”。骄傲的人则像母鸡下蛋那样,每下一个蛋,都急匆匆地告知天下。
如果说虚荣是骄傲者的食品,浮浅是骄傲者的饮料,试想一个又“吃”又“喝”的人,会是个什么样子。
殊不知勋章不是自己戴,功劳需要让别人夸。自以为是的人,往往是最乏味的人。无知的人。骄傲只能是无知和乏味的产物。天地之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如同水桶倒了,内涵流空也。
人生就像出海行船,自满、自大以及狂妄,更是人生中的三大暗礁。稍不留神,就会让你触礁翻船。
在为人处世方面,不要假设其他人没你聪明——他们可能比你更聪明。
人的品质如晶体,越明亮,越闪耀,越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
千万别做只崇尚虚荣而不崇尚美德的人,居人之上的下场往往是被摔下来。
当一个人高估自己的重要性时,最好让他想想,在他出生之前,人们曾过得很好,而且在他死后日子依然过得不错。
一个不顾世人反对的人,不只是骄矜而且是放肆。自大的人类似疯狂。如果一个人顽固地反对大多数人的意见,那是由于他的傲慢和虚荣所至,而不是因这些人向他说的那样,缺乏知识或德行。自大者之本性,就如脂粉于佳丽,政绩于为官者,都是为了满足面子。
极度自大的人,很容易自满,通常都把自己局限在狭隘的壳里,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已圆满。而现实中恰恰相反,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境,骄傲自大就是最可怕的一种。
站在平地上的人是不会被摔死的。
最可怕的情境是身处险峰还仰视阔步,只谓天风爽,不见峡谷深。这正是骄傲之人的自画像。其实,只要脚下的某块石头一松动,就有坠入深渊的危险,而那些不可一世的人却全然不觉,兀自陶醉于“一览众山小”的壮景豪情中。殊不知,正是这种时候,脚下的石头有时候会松动。
除了凡人,古往今来,一个“傲”字,也毁了不少盖世英雄!
三国的时候,祢衡很有文才,在社会上很有名气,但是,他恃才傲物,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容不得别人,别人自然也容不得他。所以,他“以傲杀身”, 灵肉早早化作尘埃。
关羽、关公、关老爷大意失荆州,同样是历史上以傲致败最经典的一个故事。
羽之死,可谓千古悲歌。其一生忠义,几近完人。只为一个“傲”字,失地断头。虽然令人感叹,更为后人敲响了警钟。如此英雄,尚且骄傲自大不得,我辈哪里还有骄傲的资格。
如果此生不骄不躁,安然度之,换得季老80抒怀,90抒怀之从容,岂不是人生大幸……
入世指南如果你发现你身边有一个极喜欢谈及自己的人,他的为人处世方式,也注定会总是忽视别人。这样的人做事虽然不曾为任何人着想,却认为整个人类都该为他分忧。这种人,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
有人说,这种人靠自大骗别人,靠自信骗自己。他们最怕明人捅破这张窗户纸。那么,想要一个骄傲自大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脸,有效的办法,只能是用别人的骄傲自大给他做镜子。
他们的最大的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都高明。
而在别人看来,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就算天降甘霖,也不能流入他的心中。
其结果大多数人如陈毅所说:“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老舍说过:“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伟人多谦虚,小人多骄傲。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泰戈尔的话一针见血。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以及容忍、成功、知足、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只能在深厚修养中体现,而绝不会在骄傲自满里滋生。上述这些季羡林先生都谈过,我们重温一下,无非是增加一些新的领悟。
◆之难而上富兰克林说:“人的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骄傲的人自我的很,如英国人哈兹里特所说:“真正骄傲的人心目中没有胜过他的人,也没有不如他的人。前者他不承认,后者他不屑一顾。”
有人说:人生之大病,只是一“傲”字也。
毛泽东对此的看法是辩证的,他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而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敢于奋不顾身跳进冰水里用身体搅拌水泥的石油工人王进喜则这样形容骄傲:“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而在对骄傲的众口贬斥声中,也有不同之音。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说:“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是的,还有一种正面的骄傲,那就是,为我们的祖国骄傲,为自己的荣誉骄傲,为自己的自信心骄傲,也是很高尚的事。
如何全面理解季老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他在“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勤于耕耘,不问收获”“畅意抒怀,天高地阔”等论述中,都有精辟阐述。
季羡林先生看问题总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方面,他看到:“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缺乏安全感。”并以此著书立论。另一方面,又阐明自己观点:“我写这本书,就是想让大家了解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抱怨?抱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抱怨又是怎样摧毁我们的生活的?我希望让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能享受当下的生活,变得平和而喜乐,最终转换这个世界的意识。其实,觉得别人经常在抱怨,是因为你也一样。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这样一来,世界存在不足和人心怎样看待不足,就都有了客观依据,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要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让朋友、家人、同事、员工不再抱怨?改变一下心态,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很遗憾,你很难让另一个人改变。有时候你甚至不能。因为改变的过程复杂而矛盾。人们的改变多数是因为他们自己想改变。对于要求其他人改变,富兰克林的结论是:最好的训诫就是以身作则。而甘地夫人也这么说: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其他人效法的样子。……领袖应该站在最前线,让其他人追随身后。
要想在这个问题上得道,或有成绩是很不容易的。不亚于去西天取经。
有一部日本影片,描述孙悟空修行的过程。影片里唐三藏对孙悟空说:你若要随我学道,必须在同一个地方站一百天;站过之后,跪一百天;跪过之后,举起双手一百天;然后浸到水里一百天,用火烤自己一百天……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我才会教你佛法。“悟空”听了,照唐三藏所说,一百天站着不动,一百天跪地不起,一百天高举双手,一百天浸在水里……经过了一个又一个一百天……,孙悟空也就历练有道了。
唐三藏对收徒的这种“内外兼修 戒骄戒躁”的条件,一般人是难以达到的。这种毅力和耐力的培养,对人生是一种挑战。
之难而上,是成功的开始。
望而却步,则一事无成。
◆坚持者赢石头很硬,水很软?水却穿透了硬石,这是坚持不懈的结果。滴水穿石可能需要千百年时间,而做人谋事,可能只需要几个回合而已。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该公司并没有刊登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解释说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总经理看他有点韧劲,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在现实生活中:
也许,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
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
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
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
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