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古诗文中的句式

古诗文中的句式

诗词的句式发展,大抵是沿着由短到长、由齐到杂这么一条道路发展,即由四言到五言、七言,再到杂言。这个杂言就是指词的句式,所以总体上讲词的句式是比较参差的,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

一、词的句式分类

首先,按照每句字数的多少,词的句式可以分为一字句至十字句。超过十字就应断为两句,具体原因后文再论述。

其次,按照每句音步排列的不同,词的句式可以分为顺起句式和逆起句式。词本于诗,故词的基本句式也是以两字为一音步,平仄交替。若为偶数字句,则全句皆为双字音步;若为奇数字句,则最后一个音步为单字。凡是符合这个规律的,都属于顺起句式。词中有一类特殊句式,它的第一个音步为单字,通常称作领字,或者一字逗,这样的句式称作尖头句。另外还有一类句式,它的前两个音步为三字,且需读断,这样的句式称作折腰句。尖头句和折腰句,统称为逆起句式。

再次,按照是否符合诗词格律要求,词的句式还可以分为律句和拗句。词中绝大多数句子都是律句,只有少数词牌的个别词句可以或者要求用拗句。如无特别说明,本文在论述时所称的词句皆为律句。

二、词的断句原则

古人没有标点,一般以句逗来表示停顿。句尾的停顿叫句,现代标点一般标为逗号或句号;句中的停顿叫逗,现代标点一般标为顿号或不加标点。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在判断句读时有它自身的规律,不仅要结合文意进行判断,还要根据每首词的词牌格式来综合考量。判断词的句读,归纳起来大抵有以下三个原则。

一)句不过七

这里的句指单句,不包括含逗的复合句。如前所述,诗句的发展是由一个由短到长的过程,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六言诗也有,但没有形成气候),但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八言及八言以上的诗呢?一个原因是诗到八言,就可以断为四言两句,这样的八言诗写出来,其本质上还是四言诗。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普通人在不停顿、不换气的前提下,朗诵七言诗基本已到极限,再长一点的话就不利于朗诵吟哦了。词本于诗,道理都是相通的。所以,单个的长句不超过七个字。

(二)逗不过三

词句中的逗,根据字数多少可以分为一字逗、二字逗、三字逗。一字逗又称作领字,是词句的一个显著特点,有的句式从词句的节奏来看,实际上是上一下多,即前所述尖头句,读的时候第一个字要单独读,后面几个字连起来读。二字逗在词句中表现不明显,地位不够突出,这是因为词的基本音步是两个字,二字逗即使不读断,从节奏上来看也没有太大影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结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恰似"即二字逗,按理应该读断,但我们把它和后面的"一江春水"连起来读似乎也无不妥。三字逗也是词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折腰句法的标志,和一字逗有相似之处,都是构成逆起句式的重要手段。一字逗和二字逗不用加标点,三字逗通常需要用顿号隔开。

那么词句有没有四字及以上逗呢?从词牌的规定和词句的内在要求来讲,四字及四字以上都应断为句,即使从文意上看仍属于"半句"范畴。如辛弃疾《永遇乐?北固亭怀古》第一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和第二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虽然从文意上讲,"觅"、"被"两处语意未尽,都还是半句话,但《永遇乐》这个词牌格式要求在这里断句,故仍然应判断为句,而不是逗。事实上,限于词牌的规定,很多词句都有这种"半句为句"现象,这就是词在判断句读时的特殊之处,也是词句式参差的一种表现。

(三)句无双逗

这个主要是指在复合句中,在前面已经有逗的情况下,后面的句子就不宜再安排逆起句式,否则读起来感觉不顺畅。如“且向长天笑”这样的句子,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上一下四”的句子,而四字又作“上一下三”的话,读起来且字一顿、向字又一顿,感觉就会很别扭,这样的断句方式错就错在违背了“句无双逗”原则。又如《粉蝶儿》这个词牌前后段的第三节本作“三三四”三句,辛弃疾用这个词牌填了一首“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词,后段第三节作“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单从文意看三句话实际上连成一句才能完整表达意思。有论者据此认为这是一个“上三下七”的十字句,且七字句又作“上三下四”折腰句法。如果我们知道有“句无双逗”这么一个原则,那么对这种错误观点就很容易进行批驳。事实上,辛词此处即使不依词谱断句,也只能看作折腰六字和四字两句,即“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其中“一江醇酎”是宾语,而宾语成分单独成句在词中是较为常见的。

以上三个原则,前人虽未明确表述,近人亦鲜有归纳总结者,但历代词人在进行词牌、词作的创作时,对词句句读的判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这三个原则。

三、词的句式详解

(一)一字句

一字句在词中非常罕见,比较熟悉的例子是《十六字令》的第一句。其它如《钗头凤》变体前后段结句的定字叠韵也勉强可以算一字句。

(二)二字句

二字句在词中也较为少见,有“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四种形式,其中“平平”、“平仄”相对用得较多,前者如《南乡子》前后段第四句,后者如《定风波》前后段间入的二字仄韵句。

(三)三字句

三字句在词中较为常见,分为“上一下二”和“上二下一”两种,都语气连贯而不读断。

1.上一下二。有“平仄仄”、“仄平平”两种句式,节奏点在第一字和第三字上。如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后段第二、三句作“当景盛,耻疏闲”,分别对应以上两种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