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很善良,是不是很软弱,不是的!善良跟软弱是无关的。
《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智的行为通常被愚者嘲笑,智者所喜。我们是希望成为智者之友,还是获得愚者之赞呢?
凡夫不坚定于善,就会被烦恼所黏缚。善法不可不执,但不能着相,菩萨无住生心,而非无心,是精深微妙的智慧境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执着”,而是不知道该追求什么、坚持什么。
有一种大胆,叫鲁莽,有一种大胆,叫勇敢;有一种胆小叫软弱,有一种胆小叫谨慎。胆大、胆小不是关键因素,有没有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做每一件事情,都知道自己的目的、行为的善恶、当下的条件及做事的方法。
善良与软弱无关,相反,它是一种力量。软弱恰恰是因为善良的力量不足、不纯正、不坚定、不持久。要想令善的力量增长、强大,需要学习、实践,提升智慧。
能接受逆境,必定是内心有极为坚强的力量,“无欲则刚”;对欲望的追逐、与他人的攀比等,才是真正令我们软弱的原因。所以,如果内心强大,就不会随外境而转。觉得自己窝囊,是因为内心缺失宗旨而被动面对境界,无力控制局面,更无力控制自己的心。
善是自己愿意、欢喜去做利人助人之事,软弱是自己不得不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工作中,自己能够做得到的,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做不到的,也没有必要强求承担。开发出自己的主观意识来,高高兴兴的行善助人,坦然明确的拒绝能力之外的事,做一个自信、善良、豁达的人。
对自己所走的路失去了信心,心就会抗拒、徘徊,行为就会软弱无力,一切看似合理的理由都是在找借口而已。我们做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兴趣,而是意义。越是有意义的事情,困难会越多,这就要靠我们的愿力与智慧去面对,愿力决定始终,智慧决定成败。勿忘初心。
内心的阳光没有开发出来,就会胆怯、软弱。慢慢修行,用正知见、慈悲心来充实自己的内心,开发光明,渐渐就会无所畏惧。
忍辱,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有力量和理智的表现。绝大多数人都误解了忍辱的意义,真正的忍辱是超越表面的逆境,升华内心的悲智,如烈火出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