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唐朝魏征直谏李世民的历史故事

唐朝魏征直谏李世民的历史故事

唐朝魏征直谏李世民的历史故事

魏征是唐朝开国初年的一代名臣。他认为忠要有理、有术、有效,不能成为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庸吏,才能够子孙相传,流传千古。魏征以能臣、忠臣的面貌辅政,带来了唐朝初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为后来唐朝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不过,在当初,魏征是服务于太子李建成的,并曾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之后,立刻召见了魏征,责问过他。在魏征列传里,就有一段衬托李世民如何心胸宽广的对话: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

也就是人各为其主。如果太子早听我魏征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了。李世民觉得他的话句句在理,也觉得他是个忠事之人,在即位之后就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并让他随侍左右,从此在史上留下了君臣互动交流的佳话。

魏征确实是个能臣,他建议李世民尽快拨乱反正,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这其实指明了贞观之治的可能出路。他谏议的内容很广泛,从帝王的生活起居到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当李世民决定建洛阳宫之时,魏征持反对意见:隋朝之所以很快灭亡,原因在于炀帝大肆修建楼阁,以使百姓苦不堪言,难道如今要步隋朝的后尘吗?李世民当即表示放弃。当公卿大臣请求李世民登泰山封禅时,魏征明确表示不妥:目前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粮仓仍然不丰实,远方部族的要求仍然不能满足,全国的道路交通状况仍然不乐观,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有何功德以告慰天地?这件事情遂得以搁置。

魏征与唐太宗之间的忠谏对话,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最为有名。这句话虽然最早是荀子说的,但通过贞观政要论政体的君臣对话而进一步享誉天下: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译成现代汉语来说这个故事,大概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讨论治国之道,李世民问:隋朝灭亡的原因是甚么?魏征回答说:失去民心。李世民又问:人民和皇帝应当是甚么关系?魏征说:皇帝就像一只漂亮的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水,大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风前进;但是,水能载舟,同时也能将船弄翻,太上皇举义旗推翻隋朝统治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作为君王要时刻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千百年来的历史大舞台也在不断地证明着这一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顺民心、不断修德于天下的贤君,都使国家昌盛兴隆,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反之,逆民心,而最终都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