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粱生别之诗
《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苏武出使匈奴,无故被扣押,武持节北海牧羊,历十九年忠贞不渝,后得归汉。已降匈奴的李陵与苏武分别,自愧弗如,以诗赠别。后遂以“河梁别”为生死离别的典实。
《与苏武诗三首》是汉代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这三首诗融离别之情于“衢路”、“浮云”、“河梁”、落日之景;在“且复立斯须”、“对酒不能酬”、“悢悢不得辞”的情景描摹中,传达妻友送别之伤、游子辞乡之哀,情意缠绵,思致凄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与苏武诗三首》之其三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译文:
牵手送别桥梁上,游子日暮去哪里?徘徊小路旁,伤悲不忍别。要走的人难挽留,二人都说长相思。怎说没有日月见,月缺月圆会有时?努力崇尚美好的道德,一直等到头发白了也不能忘了相会的日子。
二、山阳死友之传
死友一词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意思是指交情甚笃,至死不相负的朋友。现在一般指交情到死不变,可以用生命相托的朋友。山阳死友传记叙了范式和张劭的事迹。
《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译文
东汉时山阳郡金乡县人范式与汝南人张劭做朋友,两人一起在太学读书,后来他们学成回家,有一次范式对张劭说:“过两年我要回来,将拜访你的父亲和你的孩子”,于是就约定了日期。后来日子到了,张劭就请母亲准备饭菜待范式。
母亲说:“分别二年了,又是在千里之外,口头上约定,你怎能当真呢?”张邵说:“范巨卿(范式字)是信守诺言的人,决不会违约的。”到了约定的时间,范式果然如约而至。
后来张劭一病不起,生命垂危,同乡友人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来看护他。张劭临死叹曰:“遗憾我不能见到我死友。”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尽心对待你,这不是死友还有谁呢?”张说:“二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阳范巨卿才是我的死友。不久张劭便病故。”
而就在张劭闰故之际,千里之外的范式忽然梦见张劭死去,将在某一日下葬,想在被埋之前再与他相见一次。范式梦醒后泪流不止,穿上丧服,驱车奔去。而这边,范式未到,张劭的灵柩已经先引至墓地下葬时,棺材怎么也抬不进墓穴。
张的母亲扶摸着儿子的棺材说:“我的儿,你还在等谁?”此时就见一辆马车奔驰而来,车个人号啕大哭。张母一见,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来到后,向着灵柩道:“你走了,元伯,死与生不同路,从此永别了。”当时送葬之人有千余,目睹此情景都感动得落下眼泪。于是范式拉着绳索引柩,灵柩这时才往前移动。
扩展资料:
清代文学家顾贞观的好友吴兆骞,于顺治十四年参加江南乡试中举,涉入丁酉江南乡试科场案。顺治十五年,仍被流放宁古塔。
身为朋友的顾贞观,在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一切努力始终无用。顾贞观郁郁不得意,在太傅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的父亲)家当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于是向纳兰性德求救,但性德与吴兆骞并无交情,一时未允。
康熙十五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千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纳兰性德读过这两首词,泪下数行,说:“河粱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当即担保援救兆骞。后经纳兰父子的营救,吴兆骞终于在五年之后获赎还乡。
百度百科-与苏武诗三首
百度百科-范式言而有信
百度百科-金缕曲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