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南方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南方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冬至,俗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里,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把自己用美食温暖起来。

南方冬至风俗食物吃汤圆、烧腊、甜丸、吃汤圆、九层糕、红豆糯米饭、姜母鸭、年糕、冬酿酒、打边炉等。我认为在冬至怎么多吃的风俗中,最值得一提有5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一:吃姜母鸭?

当属闽台一带冬至有吃姜母鸭的风俗,当地人会在这一天用正番鸭佐以姜汁,炖一锅滋补鸭汤,一来驱寒强身,二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以讨吉祥。

姜母鸭这道美食发源于泉州,而后传至闽南地区乃至台湾地区,是泉州地区一道传统的名小吃,具有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香气扑鼻的特点,因而成为了闽台地区冬季进补首选的美味佳肴。从姜母鸭这个名字,也可以略窥蕴藏其中的闽语特色。“姜母”也就是老姜,在这道菜里又特指三年以上的老姜。俗话说,人老精,姜老辣。三年以上的姜,大概被认为老辣得已经成了精,故称为“姜母”,贴切之中又带有一点市井的俚趣。

追溯姜母鸭的由来,根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的记载,古代冬至的时候,皇帝在皇宫中,请了众多的名医,专门研究滋养补品,以保证皇帝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到了商代的时候,皇宫中的御医吴仲研究出一道菜,以中药调配而成的皇宫中独家秘方,并用麻仁油炒红面番鸭肉,再加老姜、烧酒炖煮。这道菜味道鲜美,食用后精神抖擞,筋脉通畅,因而大受皇帝赞赏。因其还具有滋补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后被奉为冬至滋养进补圣品。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二:吃汤圆?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三:番薯汤果?

在南方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汤果是宁波人冬至必吃的食品。宁波人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汤果跟汤团类似,都取“团圆”、“圆满”的意思,只是汤果要小一些,里面没有馅。

宁波人过冬至,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四:吃糍粑?

冬至天气寒冷,而南方的冬至有吃糍粑的习俗。糍粑主要有糯米制成,颜色白皙,口感香糯甜蜜。糍粑的吃法多样,可以烤熟或煎熟后吃,也可以炒着吃。南方的冬至吃糍粑来自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

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冬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

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冬至,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南方冬至吃的风俗之五:吃冬节圆?

“家家捣米作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吃冬节圆是南方台湾冬节必不可少的节日食俗,冬节的前一、二天,家家户户便忙开磨米浆等活儿。到了冬节前夕,每家每户的主妇就张罗着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在厅堂,把滤干的米浆揉成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冬节圆,此情此景简直不逊于除夕守岁。簸箕中的冬节圆有大有小,有红有白,十分耀眼,老辈人习惯说“冬节圆搓得参差不齐不要紧,这是父子公孙圆,是全家大大小小,团团圆圆的象征呢!”小孩子则喜欢用现成的米团为材料捏造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尽情玩个痛快。农家人为图个“六畜兴旺”,做家长的也不会对小孩横加干涉。

冬节一大早,主妇们用红糖、姜母熬冬节圆,然后盛于碗祭拜列祖列宗。全家大小跪在祖先牌位前,由长辈述说自己的“根”在何处,以使子孙世代不忘,永世牢记祖先。除厅堂祀祖先外,还供奉井头、灶头、地头,祈祷家庭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对此,清代重修的台湾《凤山县志》中记载:“冬至家作米丸,祀祖先,礼神毕,卑幼贺尊长者,节略如元旦。”《台湾民间信仰小百科·节庆卷》中也记载:“台湾人冬至节俗,重要的包括吃汤圆添岁以及祭祀祖祠等等……”大人小孩起床后早餐就是吃冬节圆。

说来有趣,我国大多数地区民间计岁大多以春节为准,而台湾同胞却以吃冬节圆为准,故有民谚“吃了冬节圆添一岁”。所以,就连婴儿也要象征性地给他们舔舔甜汤圆,喂喂圆仔汤。对于远离家门或因条件限制不能赶回家的亲人,其家属还得给他们晒留米浆,等到他们回来时全家人***搓团圆庆团圆,谓之“补岁”。

冬至节的时候,还会吃很多传统食物,有地地区还会蒸馒头,吃年糕,打糍粑等等,都是和当地的饮食风俗习惯有关。其实不管吃什么,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迎接冬至年的到来,庆祝新的一年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