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

 古圣先贤们对子女的仁慈关爱和严格要求,使其在任何时候能够择善而从,走正人生之路而无怨无悔。古人家教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

 (一)孔子教子学《诗》、《礼》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学生。《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马上就去学《诗》。又有一次,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马上又去学《礼》。我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学《诗》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

 的确,诗和礼,都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认为利用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比说教往往有效的多。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他亲自删定的,内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随道义有关。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另外,通过读诗也能够学到许多历史、自然、社会知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所说的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从学礼开始,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行,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进而成为日后通达天道、经世济民的基础。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和对儿子寄予着很高的希望。后代的读书人,把孔子教子的方法称做?诗礼传家?。

 (二)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敬信神佛,笃信因果。《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影响很大。全书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强调道德修养,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并宣扬伦理纲常以及佛家因果报应思想等,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认为教育后代要确立远大的志向、理想,象尧舜那样实践仁义道德的准则,经得起任何磨难,注重气节的培养。他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

 颜之推认为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开启心扉、完善德行、行道利世,首先动机要端正,学习内容提倡读圣贤之书,实践道义。在学习方法方面,提出了专心、勤学、切磋、踏实的主张。他非常重视对子女进行早教,而且越早越好,不要失去机会。颜之推的几个孩子三岁开始读书,并背诵经典,当孩子们问道:?我们知道了要读书,但为什么要这样早呢颜之推告诉孩子:?接触圣贤之书越早越好啊,小时记忆力好,背会的书往往终生不忘。?颜之推还教育子女一生都要学习,勤勉惜时,无论时逢战乱或生活窘迫时,他都督促孩子们勤习经史,并说:?读书明理,在任何时候,尤其在紧要关头或每到有大事时就知道怎么去做。?他的几个孩子后来在经史方面都很有成就,都是重节操、做事有责任感的人。

 (三)唐太宗重视教子

 唐太宗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赐予太子李治,即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为君应当遵守的十二条准则,指出:?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安危兴废,咸在兹焉?、?修身治国,备在其中?,谆谆告诫李治:效法尧、舜、禹、商汤、周文王等古代圣哲贤王,?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帝范》也被历代帝王奉为家教圣经。唐太宗还写了《诫吴王恪书》、《戒皇属》等经典名篇,教导子女?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指出修养德行的重要性,多做善事、美德充盈才能福泽绵延;教导子女?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要自勉自制,严于律己,他讲述了自己数年?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把时间放在勤勉朝政上;教导子女?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之耕夫?,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要培养节俭朴素的品德。

 唐太宗给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如房玄龄、李纲、张玄素、李百药、魏征等,并专门下诏书规定了对待老师的礼仪。他一方面教诫子女要尊师重教,?见师如见父?,要?宜加尊敬,不得懈怠?。一方面支持老师严格管教,鼓励老师对太子及诸王的过失极言切谏。老师们都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与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唐太宗非常注意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教育,遇事必诲,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品质。如有一次,他看到李治在一棵弯曲的树下休息,就教诲他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取直成材。做君主的即使本身并不高明,但是能接受别人的规谏,也可以变得圣明。?唐太宗还注意结合史实进行教育,他让魏征编录了《自古诸侯善恶录》,分赐诸子,要他们把书?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从前人善者成、恶者败的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得到鼓励,从而更加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做正人君子和爱护百姓的人。

 (四)范仲淹教子重德行

 范仲淹是北宋时思想家和教育家,熟读儒、道经典,并崇信佛法,官任参知政事,他在《岳阳楼记》中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家喻户晓。他治家甚严,教子有方。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四个儿子都从小就熟读经书,学有所成,为人正直。范家家风俭朴,乐善好施。

 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到苏州去往四川运麦子。范纯仁回来时碰见了熟人石曼卿,得知他因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故停留在此。范纯仁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石曼卿,助其得以还乡。范纯仁回到家中,因无法向父亲交差,所以久久地站立在父亲身旁,没敢提及此事。范仲淹问他道:?你在苏州遇到朋友了吗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非常高兴,并夸奖他做的对。

 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他却不为子女留下钱财,而是全部用于扶危济困了,把乐于助人之仁德传给了子孙。他的长子范纯佑十六岁随父防御西夏,屡立战功,是其得力助手;次子范纯仁,后任宰相,在五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恪尽职守;三子范纯礼官至尚书右丞;四子范纯粹官至户部侍郎,受其父言传身教,他们都正义敢言,关爱百姓,以清正廉洁著称,俭朴的作风始终从未改变,把做官得来的俸禄,大多用在了扩大父亲范仲淹创建的扶危济困的义庄上了,而自己与家人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

古人教育孩子中的?七不责?

 第一、当众不责,要有尊严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近年来,?当街让孩子罚跪?、?逼儿子裸体游街?等当众惩罚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而?对众不责?这一古训,正是告诫家长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或当着熟人的面训斥孩子。

 第二、悲忧不责,恐伤倍至

 孩子哭泣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不少家长在孩子哭泣时会无奈、不安甚至厌倦、愤怒,但心理学研究显示,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此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己的感受,对四周事物以及告诫劝解全不在意。

 第三、饮食不责,易致脾虚

 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父母要把餐桌营造成交流感情的乐园,让孩子回忆一天中愉快的经历,享受互相陪伴的乐趣。如果孩子犯错误,家长有话要说,可在饭后找时间,慢慢教育引导。

 第四、疾病不责,爱如良药

 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进修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若此时责骂他,哪怕是出于心疼,都会让他更悲伤,影响康复。所以,不管陪孩子看病时多着急,家长都要给孩子最大的包容和关爱,不可因小事责备孩子。

 第五、愧悔不责,因其自省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有些孩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在交往中很会照顾人,也非常懂事。但毕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难免头脑一热做错事。他们此时已经很内疚了,也会主动道歉,可家长如果不依不饶,继续批评训斥,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种道不道歉都要挨骂的体验,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第六、欢庆不责,经脉受损

 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败体验,在其获得成绩时予以表扬。即使孩子此时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不要扫兴。不妨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或者装作无意地把孩子拉过来,中止错误行为。

 第七、暮夜不责,不利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