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古人关于对死亡的诗句

古人关于对死亡的诗句

1.求古人关于生与死的感悟的诗词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

名和利啊,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的笑声中动摇!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拼得十万头颅血,要把乾坤力挽回。

生于忧患,死与安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慷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必马革裹尸还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但觉高歌有鬼神, 安知饿死填沟壑?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去黄泉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为赴大义轻生死

人死不过头点地,脑袋掉下来,碗大个疤!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此二句多见于江湖人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古代有关“生死观”的诗句有哪些

1. 《西江月》

宋代:张伯端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体分同异。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往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2.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登楼》

唐代:李洞

川上值楼开,寒山四面来。竹吹人语远,峰碍鸟飞回。

生死别离陌,朝昏云雨堆。谁知独立意,溅泪落莓苔。

4. 《赠王山人》

唐代:白居易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暗待非常人,潜求长生诀。

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毕竟***虚空,何须夸岁月。

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5. 《访嵩阳道士不遇》

唐代:孟郊

先生五兵游,文焰藏金鼎。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

常言一粒药,不堕生死境。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

6. 《梦李白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7.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南北朝:佚名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8.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 《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3.关于死亡的诗句

1、蒿里行

两汉: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2、梦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译文:

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3、田家语

宋代:梅尧臣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

三丁藉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译文:

谁说我们种田人快乐?春天欠下的赋税,秋天还没交足。乡中的小吏敲打着我的大门,没早没晚狠狠逼迫催促。今年盛夏雨水如注,大水涨得高过房屋。

水已经淹没冲走了稻菽,蝗虫又吃光了粱粟。前些时诏书下达,挨家挨户把户口登录,三个中间要抽一个,凶狠地赶去做弓手编入军伍。州里的命令十分严厉,老吏拿着鞭子不断催着上路。

只剩下跛子与盲人,老人与小孩也不放过。村里人谁敢叹气抱怨?父子各自悲伤痛哭。田里的活怎么去干?为了买箭早就卖了牛犊。怨愁之气化作连绵秋雨,锅子瓦罐空空吃不上一顿粥。

盲人跛子如何耕种?死亡只在迟速。我听老农的话十分惭愧,白白地拿着朝廷的俸禄。还不如弃官回乡,打柴种田在深山大谷。

4、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

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只要是诗人,大都命运不好,而诗人穷困失意,谁也没有超过李君。

5、为薛台悼亡

唐代: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译文:

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

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

4.古人对于生死的句

中国古代之生死观 儒家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对中国影响也最大。

儒家很重视人德生命,《尚书·洪范》中说"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其中关于寿命就有两条,即"寿"、"考终命",除此,还有"六极"(凶短折、疾、忧、贫、恶、弱),直接涉及身体的有"凶短折"和"疾"。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身体的善终是福,而身体的短命和疾病都是不好的。

但他们认为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即"德"。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任,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朝问道,夕死可矣。

"(《里仁》)。在孔子看来,人最重要的是"道",是"仁"。

孟子更明确地论述了这一点,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人生在世,有比生更为重要得东西。

所以他常用"性命"来代"生命"。当时和他辩论得告子认为"生之为性",即认为生命就是性命。

孟子认为如果从生命上讲,则人与犬、牛没有什么不同,只有在性上,才。 中国古代之生死观 儒家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对中国影响也最大。

儒家很重视人德生命,《尚书·洪范》中说"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其中关于寿命就有两条,即"寿"、"考终命",除此,还有"六极"(凶短折、疾、忧、贫、恶、弱),直接涉及身体的有"凶短折"和"疾"。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身体的善终是福,而身体的短命和疾病都是不好的。

但他们认为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即"德"。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任,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朝问道,夕死可矣。

"(《里仁》)。在孔子看来,人最重要的是"道",是"仁"。

孟子更明确地论述了这一点,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人生在世,有比生更为重要得东西。

所以他常用"性命"来代"生命"。当时和他辩论得告子认为"生之为性",即认为生命就是性命。

孟子认为如果从生命上讲,则人与犬、牛没有什么不同,只有在性上,才有区别。"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离娄》)正因为"几希",才是人与动物有了区别。所以在生命与"仁义"做取舍得话,要"舍生取义"。

但他们并不是否定生和不重视生,不过在两者只能取其一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后者。在他们看来人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的事情,对于将来之死,不必关心。

生必有死,乃自然的事情。汉代扬雄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法言·君子》)他反对神仙之说。王充也说:"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

物无不死,人安能仙。"(《论衡·道虚》)南北朝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神灭论》)宋代朱熹说:"人之所生,精气聚也。人只有许多气,须有个尽时。

尽则魂气归天,形魄归于地而死矣。人将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魄降也。

此所以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朱子语类》卷三)明儒罗伦说:"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

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文集》)。明末王夫之认为应该"珍生",因为生才可以载义。

他说:"圣人者人之徒,人者生之徒。既以有是人矣,则不得不珍其生。

"(《周易外传》卷二)"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尚书引义·大诰》) 2、道家及道教之生死观。

道家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关于生死的看法也非常重要。

老子谈论生死的不多。他认为一个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能较好的保存自己。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7章)。老子似乎发现,如果一个人如果太显露自己,就会遭到外界的损害。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76章)。所以保存生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处众人之所恶"。

太注重自己的身体,反而有害。"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0章)"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75章)。

养生贵在于"啬",所以要"去甚、去奢、去泰"对于死亡,老子认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亡",王弼解释"身没而道犹存",盖一个人与道同体,才可不朽。老子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38章)对于生死,庄子做了详细而深刻地论述。

他认为,生、死都是大化运行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于死亡亦不必恐慌,要顺其自然。人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知北游》)。

他认为生死不过是形式的变化。他说:"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

5.求古人关于生与死的感悟的诗词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 名和利啊,什么东西。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的笑声中动摇!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拼得十万头颅血,要把乾坤力挽回。 生于忧患,死与安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慷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必马革裹尸还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但觉高歌有鬼神, 安知饿死填沟壑?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去黄泉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为赴大义轻生死 人死不过头点地,脑袋掉下来,碗大个疤!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此二句多见于江湖人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