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南阳河的山东省青州市南阳河

南阳河的山东省青州市南阳河

南阳河发源于青州西南玲珑山下的井塘村,井塘古村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坐落于青州西南15公里处。井塘村因东南纱帽山下有一片清泉,常年不涸,形成一塘,村民将塘砌石筑高为井,村名便由此而来。此泉便是南阳河的源头,丰水季节可以追溯到玲珑山白驹谷的“龙王鼻子”处。北源发源于青州市大阴山,二水相汇后由南向北流经驼山西麓,一路接纳山泉水,在楼楼山北面,接纳她的一条重要的支流瀑水涧。后西南东北流向,经过青州南阳城西门岱宗门外的永济桥,接纳由“醴泉”之水汇集而成的洋溪,流经南阳城与东阳城之间,穿过万年桥,到达滚水桥,接纳南阳城东护城河(荷花湾)之水,此河由“黑虎泉”、“刘家泉”、“大泉”、“小泉”等泉汇集而成。再向下流经曹家园、高家园,此处形成一湾,称“龙湾”,再向北转,东流过丁家店、草庙等村,在张家河村调头向东南流去,转弯处为南阳河最北端,俗名“南坝梃子”,再流经魏家河、崔家河、纪家河、李家河,此五村,统称“一绺五河”。经坝沟,在小贯店村接纳其第二大支流阴阳河,过大吴、小吴二村中间,在尚家庄接纳其最大支流建德河(俗称七里河),在东阳河村注入弥河。

南阳河从源头到瀑水涧入河口为上游,瀑水涧入河口至东护城河入河口滚水桥处为中游,滚水桥至入弥河口为下游。 南阳河是青州历史上的重要河流,被称为青州人民的母亲河,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当中称其为“阳水”,后称为“长沙水”。其原来的流向是在丁家店村附近北转,与北阳河交汇,北流注入巨淀湖。

南阳河水急沟深,是建造城池的理想场所,青州历史上的四座古城都是在南阳河附近建造的。

广县城,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4年,派将军韩信击败齐王田横,青州归西汉管辖,设置广县城,这是青州的第一座州城,原址在今天王府街道办事处下圈村一带,西濒南阳河,东临瀑水涧,南到楼楼山,南北约400米,东西约500米,占地约200000平方米。遗址地势高突,地表土层厚1.5米左右,地面有少量的汉代陶片暴露。但在1.5米以下的文化层中有大量的汉代陶片和砖瓦,该文化层厚达1米左右。在汉代文化层下,叠压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层。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刘聪派王弥的部将曹嶷攻打青州,破城后曹嶷为青州刺史。因广县城遭到严重的破坏,曹嶷在尧王山南1.5公里处建新城,史称广固城。《水经注》记载:“阳水,经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齐乘》亦云:“汉置青州刺史,不常所理,郦氏所说非也”。《通典》载:“汉刺史乘驿巡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几月循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广县城遗址1990年公布为青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固城位于南阳城西北4公里,尧王山南1.5公里处,西临北阳河,东南临南阳河,四周有绝涧环绕,岨水深隍,城址南北宽约600米,东西长约800米。从面积上看,应为广固城之内城,即小城。《元和郡县志》载:“有涧甚广,因以为固,易守难攻,故曰广固”。

前赵任命曹嶷为青州刺史,攻陷广县城后,另筑新城于尧王山前,因地就势以涧为池,涧水深广,故名为广固城。该城始建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曹嶷建成广固城后,他把青州、齐郡、临淄县三级政府都移来广固城。据《益都县图志·金石志》载:历史上曾出土过“三印”,即 “晋殿中司马印、晋安北将军长史印、晋别屯司马印 。据考证,“以上三印并于郇、杜二村出土”。此三村为原普通镇的大郇、小郇村和杜家庄,三村庄皆坐落于北阳水西岸。另在全国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位于大郇村附近的砖窑厂出土过两晋时期的铜器,因此确定此处为广固城旧址。

太宁元年,后赵石勒派石虎领兵出击广固城时,一次就坑杀广固城军民三万余众,仅留男女700人。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率兵四十万,攻打广固城,辟闾浑驱赶士民8000余家入广固城固守。慕容德杀死东晋守将,占领广固城后,建立了南燕国,即位当了皇帝。他广农积粮,富国强兵,发展并建立起步兵37万、车1700乘。铁骑5万3千匹的强大军队。所以从仅存的五十万平方米的城址来看,是很难容得下这么多的军队,因此断定:外城一定要比内城大的多。

东晋义熙六年(410年)东晋大将刘裕统兵攻击南燕广固城,血战10月有余。因久攻不下,遍求良策。河间人元文向刘裕献策说:“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渑水带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必当陷。石虎从之,嶷请降。降后五日,大雨雷电震开。后慕容属之攻段龛,十旬不拔,塞口而龛降。降后无几,又震开,旧迹犹存,直试修筑。裕听其言,遂塞之,超及城中男女皆患脚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为晋所擒也。”刘裕破城后,将广固城夷为平地。杀鲜卑贵族以下3000余人,留1万多名妇女儿童,当作战例品赏给军士。让羊穆之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阳河北另筑新城,称东阳城。

东阳城,东晋义熙六年(410年),东晋灭南燕,夷广固,羊穆之在南阳河以北,北阳河以东,另筑新城称为东阳城。东阳城在今北关一带,东起今市立医院东侧的晓东门,西至北西关东侧岱宗门,全长2500米,南濒南阳河北关街南端的南天门,北到西大街北端的车辕门(又名武曲门)外的东店,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250万平方米。另外西北设镇青门(马驿门),门外接西店街。东阳城曾于神宗熙宁十年,修州城,建楼橹,南岸置吊桥。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再陷州城,杀代理知州魏某,焚城而去,在南宋与金、元及农民起义不断交战中,东阳城频遭战火。因南阳城在修建应战中不断完善,至明洪武三年,南阳城经过大规模的修筑后,州府的统治中心迁入南阳城,东阳城至清代逐渐被废弃。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东阳城故址修复土城,不久被废,仅西北有城门残存,残墙高20米,长27米,门洞宽14米,夯筑而成。

东阳城北城墙设城门两处,东曰武曲门(车辕门),西曰的镇青门(马驿门);西城墙设泰山门,东城墙设晓东门。今仅存镇青门,地上保留部分有门洞及洞两侧的城墙。此处为明清两代的官吏驿站,换乘车马的地方,所以又叫马驿门。1990年被公布为青州市级保护单位。

南阳城,南阳城以在阳水之南而得名,因城内某些地物似牛首、牛角、牛耳、牛涎、牛眼、牛腹、牛脐、牛溺、牛背、牛蹄等名,广为流传,所以俗称“卧牛城”。 瀑水涧,为南阳河接纳的第一条重要支流,也是青州历史上的著名文化河流,又名石子涧,古名石井水。汉代所建的广固城就是在瀑水涧西侧。下游原有一瀑布,便是青州十景当中的“石瀑冰帘”,她发源于青州西南山麓,流经黄峪、寨子、十字、朱家、寇家河村、傅家、角楼等地,在七一水库(南阳湖)与南阳河交汇,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性河流。郦道元,苏轼,黄庶等人均有记述。青州汉代广县城,宋代三贤祠等位于她的河畔上。

东护城河,入河处有滚水桥,也称汇流桥,现为步行便桥。

阴阳河,原为南阳河第二大支流,全长十五公里,与七里河平行,已不存。此河发源于趴牯山东麓,将军山北麓,流经南营、徐桥,经过昭德街与柳行街交叉口的断魂桥,因此得名。穿越东关,进入小杨家庄,过苏桥,穿越昭德路,转入夏新村,在村东圣水祠前,接纳五条沟壑汇流之水,称五凤朝阳,俗名凤凰嘴,并形成一湾,接纳马踏泉、圣水泉之水,继续东北流去,经魏嵋故居后,穿东圣水村东,过三府桥(村民多称河北有三府衙门,建国后仍有石狮子等物件),至小贯店村入南阳河。20世纪末,昭德路与仙客来路整修之前,下游河段仍有水,后海岱小区建成,公路通车,河道废弃,夏新村、东圣水村内仍存有断断续续的河道,海岱小区遗留的白杨树原是阴阳河沿岸的树木。

建德河,南阳河最大支流,又名七里河,云峡河,古名建德水,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城南,为南阳河最大的支流,弥河的一条二级支流。她发源于青州城南磨脐山云台峰北麓的山泉,即今青州市委党校院内,自南向北流经响水崖,穿云门山东麓的大花林疃和小花林疃,经郭家桥转弯东去,流经卧蟾山和将军山之间的峡谷,这段峡谷延伸很长,称七里涧,经云峡河村接纳邳泉(云峡河老泉)之水,过扈家庙,经七里河接纳濆泉(马刨泉)之水,再向东流接纳南来的龙渊泉(石王老泉)之水,过西牟、东牟、玉皇阁、新冯、西建德、中建德、东建德,在东建德村东北北转南北流向。经杨姑桥、尚家庄,在尚家庄东北携手南阳河,一起注入弥河,全长约十七公里。 南阳河下游的规划结构,采用“一轴多点”串珠式的形式。即自东向西以青州历史大的时序为轴线,分区段展示青州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形成滩林生态风貌区、史前图腾文化区、生态风景林区、东夷文化风貌区,古“青社”风貌区、古城遗址风貌区、人文与自然生态过渡区、碑刻文化展示区、传统商业服务区、山水园林区、古城遗址风貌区、民俗文化活动区、“花”文化展示区、历史先贤纪念区、特色宾馆服务区等15个功能区。最终形成包含“南阳河十二景”的完整的“生态画廊、历史长卷”风光带,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河、商业之河、生态之河、特色突出的青州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