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到女囚犯,衙役们都抢着去干?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到女囚犯,衙役们都抢着去干?

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百姓们大多会信鬼神之说,连刑罚制度也会带着这种色彩,这也使得一些刑罚恐怖之极,如死后鞭尸意味着使得灵魂永世不得安息,也不得入轮回,也有如《大清律例》中的十大刑罚让人不寒而栗,与现当代人权为主的社会相比,古时的刑罚实在残忍的让人无法直视。

古时还有一种刑罚称为流放,这个刑罚所受之人多为达官显贵的家眷或奴婢等,这种刑罚看似恩赐,实则却是最为让人苦不堪言的惩罚。古代押运流放的囚犯路途遥远一路艰险,本是非常苦的一份差事,为什么衙役们碰到女囚犯的时候,都会抢着去干呢?

流放之罪

流放这个刑罚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具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在《汉书·两夏侯京翼李传赞》中有着“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可见中国历史对于流放的文字记载也很早。流放是把受罚的罪人放逐到边远偏僻地区,进行惩罚。流放最难在于相思之苦。远离故乡背离熟悉的人和物,这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身心的双重折磨是最为让人绝望的。

流放道路艰辛颠簸,如“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中,此情此景面前最让人相思。故乡的味道与欢笑全都留在回忆中,而那记忆中的欢笑和快乐也只能永远封存在过去,生活突然遭遇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近在眼前的是无法缓解的相思之痛,和遥想异乡的孤独之苦,这种种折磨,最叫人绝望,看不见光明的前途,在流放之路上一直遭受中心中的相思之痛。

流放也难在远方遥远与一路未知之祸。古代的交通格外不便,流放的路程漫长,一般都是上千里的路途,戴罪之身没有资格享用任何代步工具,只能依靠两条腿一点点走到目的地,一路的颠簸与无法得到适当的休息,这也使得许多原娇生惯养的贵族子弟难以忍受流放之苦,病死于路途中,且古时医疗条件也不好,流放之犯不小心感染一些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于休息,只能活生生的病死。

流放之人即使能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流放之地,可最大的困难也许才刚刚开始,古时官府所选的流放之地大多都是边境般的不毛之地,穷乡僻壤间,远离城市繁华的地方,这些贵族子弟大多在以前过的是非常好的生活,起居生活事事都有人照料,而这异乡之处,吃穿用度皆不如前,还避免不了有些人的刁难,水土不服加蚊虫困扰,生活环境的恶劣加之心结,最易郁郁寡欢而死。

衙役们喜爱苦差

古时押送犯人们的衙役,最是喜爱这份差事,认为这是一份肥差。与犯人的苦痛不同,衙役接到这份差事最为高兴。

古代的衙役虽在明面上是官家之人,是政府委派授命的人员,但实则也只有表面光鲜,实则是朝廷请去的苦力,日日做着各种苦活脏活,也没有适宜的假期休息,除开一般的杂活,这些衙役们还会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地去捉拿亡命之徒。每日非常大的工作量,却只得微博的薪水,衙役们背后的家庭依靠这点工资根本难以维持,朝廷官府大大压榨着这群普通衙役们。

衙役们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做的多收获的少,而流放的这种刑罚,官宦之家大多都是有钱人,为避免自家之人受苦过多,都会打点衙役,而这些犒赏大多都非常地丰厚,直抵衙役们一年俸禄,这也是许多衙役喜欢这份差事地原因,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对于女犯人,亲属之家打点的钱更加的多,因为害怕衙役对女犯人进行伤害,而且衙役去路遥远,有一个女子作伴会使得路途相对轻松些。

衙役们喜欢这份差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远离官府,自由自在,时间也较长,没有人约束,工作的强度远远不如官府中,除却路途颠簸遥远之苦,这是一份十分薪水丰厚的差事,种种原因使得流放差事非常受衙役们的欢迎。

“中秋谁与***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远在异乡最叫人相思便为同在一时却不在一地的分离,流放之日也许能在有生之年盼到尽头,但失去的幸福和遭遇的苦痛,衙役与罪犯鲜明的心理对比,实在让人有些许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