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关于苏州名桥的资料

关于苏州名桥的资料

苏州,别称姑苏,自古以桥梁之盛闻名内外,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古诗云: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攸攸 千载的苏州,在那久长的历史岁月,到底建下了多少座桥?这确实难以探究。

  然而,唐朝诗人白居易曾作过描状: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可见,远在唐代,这里就已 经是一派小桥众多,景色迷人之地了。

  小桥,它繁荣了经济、孕育了文化。它牵萦着人们的心:苏州的桥,有着它美丽的命名:以人称者:陆侍郎桥、周太保桥、李师堂桥、三太尉桥:以事物称者:渡僧桥、饮马桥、剪金桥、过军桥;以方位称者:吴县东桥、子城后桥、朱舫宅前桥、雍熙寺西桥:以祝愿、祈祷称者:升乎桥、普济桥、积善桥、乐安桥。它还有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 :乘渔桥,古代有二贤者,一法海,一琴高。 一日,两人路过桥头,见绿水河中有鲤鱼丈许,头角、腹足、鼓翼蝙踵。琴高奇之,入河跃鲤背、谁知,大鲤竟腾然飞去……。 琴高由此羽化而仙。落瓜桥,宋初,吕蒙正落 难苏州求乞。一曰晨至醋坊桥处,见一农夫担西瓜两姜,急急东行。 忽一瓜坠地,蒙正捡瓜呼喊,农夫见乃一穷书生,将瓜遗之。 蒙正与旧感激。正捧瓜上桥,却又坠地,瓜成碎片可以这么说:苏州的每一座桥,都有着它独自的风姿与神韵:古风质朴的乌鹊桥 乌鹊桥,是苏州城中最古的石拱桥,与阖板城同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原位在「子城」正门前直街,因春秋时吴王在此建乌鹊馆而得名。 这是一座集政治、经济、文学和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名桥。原来周武康石建造 :整体彤红,魏魏耸峙,与城中其它桥梁相较,大有鹤立鸡群之势。

  据史书记载:

  乌鹊桥拱之顶,与玄妙观内三清殿屋脊对峙。登高远眺,似两巨龙静卧。每当黄昏来临,乌鹊桥则又一番别样景色:月色之下,莹莹折折 、通体透明、如琼雕玉凿,颇为壮观。 对此,历代诗人墨客无不竞相吟咏 ,一抒情怀。曾任苏州刺史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徐有「乌鹊桥如夕带阳」 、「乌鹊桥高校秋凉」的诗句外,在「三月三日闲行」中,还有「黄鹤巷 口莺欲语,乌鹊河水水欲销」佳句。对它真可谓情真意笃。

  宋代杨备在「上元诗」中则写道:

  「月明星移水照天,南飞鸟鹊影翩翩。 」

  明人高启也留下了「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河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边 织女行。 」的吟咏。

  乌鹊桥,它创造了多少诗情画意:历尽沧桑的乌鹊桥,随看历史的变迁也几度兴衰、几换容颜。

  清初民 末,进行过一次大修整1934年,为方便交通,修整中改建为乎桥:

1987 年,从实情出发,再度拓宽翻新,为了不损古风,下半部仍保留原桥石拱 。

  因此,今日的乌鹊桥,是仍保持其原来风貌而不失苏州一处景观的。是的,在晚霞铺天,整个乌鹊桥透明形红的时候,你站立在桥上,能不情思 绵绵嘛?

  声名遐尔的枫桥 可否这样认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 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而使枫桥添翅远飞、声名遐尔呢?看来是可以这样认定的。它不但从此由「封桥 」更名「枫桥」,并且还有明代诗人高启的「画桥二百映江城,诗里枫桥 最有名」诗句左证。

  枫桥,在苏州阎门外七里之遥的枫桥镇。

  它置身于运河枫桥湾,与寒山寺前的江村桥遥遥相对。双桥都呈月牙单拱状。 它始建年代已难考定:咸丰十年被毁后,千清同治六年重新修造。 据「寒山寺志」!这里为古代 水陆交通要道,因当年设有「粮卡」,当「皇粮」北运经过此处,便封锁 河道,禁止它船航行,以保障皇粮通畅;因此得名「封桥」。 南宋范成大 编纂的「呈郡地」记载:「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往来之客经由,未有不想 之桥面题咏者」。 在所有的题咏中,我想当首推「枫桥夜泊」,可以说, 自唐以来,代代传诵,脍炙人口。

  当今,不仅在中国妇糯皆知,在日本、 东南亚一带也已经几乎深受千万人所吟咏喜爱了。

  明代嘉靖年间,由阊门至枫桥一带,就已被称作「翠袖三千楼上下, 黄金百万水东西」的商业繁荣之地。

  当时曾流传一首俗谚:

  「探听枫桥价 ,买物不上当。 」

  然而清政府武备不修,海防废弛,因此,倭寇常来骚扰 ;为有效地防御外患,苏州人民在枫桥东首又筑起了一座耸立四周的高楼 ,称为「铁岭关」。

  从此,桥关相结,扼守镇西,大有「一去当关万夫莫 开」之势。

  春雨霏霏,古运河湾处,枫桥横卧,雄关魁伟,流水环环,舟揖鳞集 :

  近处,六朝古刹寒山寺,幽净地栖息在曲曲折折的黄墙之内,壮严肃穆 :

  再放眼远视,古老的苏州城在一片烟雨云蔼之中,蒙蒙拢拢、迷迷茫茫 ,好一幅水印彩画。

  这景象,真难使人忘却。

  哦,毋怪古人要作如此感谓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惟有别时令不忘,暮烟疏雨过枫 桥」了。

  高耸峙立的吴门桥,座落在苏州仅存的古城遗址,也是全国仅有的水陆城门 盘门(盘门始建于吴王阖板元年,初名蟠门,门上列有蟠龙,以示镇压越国。

  后因水陆萦回曲折,而称盘门。

  另外,它建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 ),宋绍定中重建,明正统、弘治以及清顺治、雍正、同治时相继重修重 建。

  桥门正中冠有「吴门桥」三字两侧间壁上刻「同治十一年壬夏四月, 苏省水利工程总局重建」字样。

  吴门桥是苏州市内最高最大的单孔石拱桥,桥圈跨径十四米、高四米 ,桥身顶狭下宽。

  顶部四点九五米,底部五点七米,建筑家以为,这样是 求得桥体的稳固。

  它全用金山石砌成,两端石阶相接,每端达五十阶:中间拱峰高耸。

  据说,旧时行船,在苏州的这么多桥中,惟有经过吴门桥可以不落篷。

  因而,即便壮男少妇,一气奔上桥头,也得气喘叮叮,更况老妪赢翁? 吴门桥如今不仅是古运河上的通路要道,而且是苏州重要的旅游胜地 。

  它与盘门水陆古城门、瑞光宝塔已构成苏州城西南风景旅游胜区。

  近年,凡来苏州旅游的中外客人,很多都希望趋车前往,以一睹「盘门三景」之丰彩而为乐事。

  小巧灵珑的引静桥,被人称作古桥中的「小家碧玉」。 它座落在十全街的网师园内。

  网师园,由地不足十亩,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称它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 」 自古造园,须得天下自然风光,有山当有水。

  有水,则理水:

  理水, 则造桥。

  园林造桥,常以梁武板桥为主。

  因何?拱桥势大,多见于水面开 阔处,与庭园不易协调,一般不采用。

  可引静桥不然,偏偏造成了一座微 型的石拱桥,可谓独具一格。它宽o.94米,长2.5米,跨度1.3米,拱顶厚 0.2米,石拱栏高0.2米。虽仅一步之长,但石拱古桥所具特点一应俱全, 真是「麻雀虽小,五脏皆备」。不能不说是园林中拱桥成功之范例。

  苏州的许多园林,都以水池为中心,环池缀以亭台楼阁,花木山有。网师园亦然。引静桥,建于「小山丛桂轩」之侧,它与「渥缨水阁」 「 射鸭廊」等皆涉水而筑。它们与低临的水池正好巧妙地组合成了一个特殊 的天地。

  风姿绰约的引静桥,便成了这「天地」中的「小家碧玉」。

  由于布局紧凑,引静桥小中见大;由于桥小,引静桥也就使那一池春水更加开 阔;由于水池的东南和西北隅各有一条曲折延伸的水湾,便又觉水池有波 光延延、源头绵绵不尽之意。

  由此可见,造园者匠心之独到。

  可以这样说 :

  引静桥在整个网师园的景致中,是以其独特的风姿而起着画龙点睛之作 用的。

  夜深人静,月色中天,当你一人伫立这引静桥上,环视周围景色, 俯砚池中悬映的圆月、静桥、人影的时候,你能不感到这就是一种情景交融? 气势壮阔的宝带桥,又名长桥,与赵州桥、芦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

  横卧 在距苏城三公里的古运河和澹台湖(相传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居此,后宅陷 为湖)之间的玳玳河上。

  它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816年 819年),是驰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桥。

  现在被列为江苏省一级文物保护单 立。

  宝带桥的建造,同我国历史上的漕运关系十分密切,江、浙一带,自 古为鱼米之乡,历代帝王」无不以此作为征敛财富重地。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随杨帝开凿江南大运河,将江淅的粮食和珍宝大量运往京都。

  到唐代,潜运已空前繁忙,但以苏州到嘉兴的一段运河,系南北方向,载 满「皇粮」的酒船,秋冬季节要顶着西北风行进,不背牵是很困难的。可是,牵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却有个宽约三四百米的缺口,于是需填 土作堤,「以为换舟之路」:可是,一「填土作堤」也就切断了诸湖经吴 淞江入海的通路,且路堤又会被湍急的湖水冲决,以桥代堤,势在必 然。 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保证漕运的顺利畅通,决计下令广驳牵道,建桥 湖上,并且捐出自己玉质贾带以充桥资(宝带桥因此得名)。

  桥建成后, 屡经兴废,唐、宋、元、明、清五代曾六次重建、重修(其中林则徐主持 维修过一次)1956年9月,在古桥西侧,又新建一座与它平行的公路桥 。

  这样,不仅减轻宝带桥负荷,还为游客从侧面欣赏古桥提供了方便。

  贾带桥桥面宽阔乎坦,下由五十三孔联缀,孔长249.8米。

全长317米 ,宽4.1米。

北端引道23.4米,南端引道43.06米。

  桥挽成喇叭形,下端 宽二米。桥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青石狮,北端还有四出碑亭和五级八面 石塔各一。 石塔高4米,以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底座正方形、刻海浪云龙纹:塔担塔刹也均以石块列成。 每级八面,各设佛禽,盒内镛有佛像。在 26与27孔间水盘石上,也有同样及塔一座。

  整座宝带桥狭长如带,多孔 联翩,倒映水中,虚实交映,有如苍龙浮水,又似鳌背连云:不仅为行人 牵夫提供了方便,还为江南水乡增添了旖旎景色。 在工程技术上,它使用 的是柔性墩。 这样,可防止多桥孔连锁倒塌。它的砌拱法,既不同于赵州 桥的单拱并合,也不同于芦沟桥的条石弧砌,而是采用了结合两者之优的 「多绞拱」。 这在古代建桥史上是极罕见的。

  「借得它山有,还摒石作梁。

  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

  白鹭下秋色 ,苍龙浮夕阳。

  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

  这是元代僧人善住对它的描绘。从中可以看出:远在元代,它不仅已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石拱桥,而且 肩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

  「澹台湖水绿如油,宝带桥乎匹练浮,好种唇挑三万树,年年花里作春游。

  「春光明媚的季节,在桥上纵目四望:

  东西两边大运河和澹台湖, 水波荡漾:

  远处上方山,古塔藐魏树木葱翠:四周原野,华花金黄、桃花 粉红,麦浪滚滚。

  春风中,怎不昨游人要带几分醉意?

  桥,架于水上,立在自然:它不仅使自己成了大自然中一员,而且点 缀美化了与它日夜相伴的大自然。

  苏州的名古桥,实用、艺术:它和谐地 勺千姿百态地屹立在那水乡古城。

  在造型上,它多变化:

  有的弯曲如新月 初出、有的平直似鸟翼乎展:或给人以轻巧、或给人以刚健,或给人以温 和。

  在环境上,它协调增并:这些名古桥,不仅融于自然,与自然浑然一 体,而且还给人联想,令人心醉。

  像「枫桥夜泊」「吴门三员」等等就 曾醉倒过许多文人墨客,迷恋过多少画家的心:它,还附有自己的建筑、 石雕、石碑等等。

  这些,不仅成了今日历史的佐证,还往往与民间风俗, 袖话传说等等密切地关联着。

  苏州名古桥,在历史的长阿中,渊源流长!

胥门万年桥是桥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它与南郊宝带桥、山塘彩云桥,曾被苏州百姓叫作“三鼎甲”的状元桥。说它典型,是因为万年桥的来历、身世之争扑朔迷离,如同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水、苏州的评弹和昆曲那样,风情万端。

关于万年桥的身世之争,有两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一种说法称苏州万年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与下江南的皇帝老儿有关;另一种说法却称万年桥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建成,与奸相严嵩有缘。两种说法各有“依据”,似乎都能自圆其说。

万年桥与六下江南的乾隆有关的说法,主要流传在民间。传说,乾隆下江南时来到苏州,恰巧苏州的万年桥刚造好,还没有起名字。当地大小百官便希望乾隆皇帝能为这座桥赐名。皇帝老儿满口答应?然后思前想后,却也没有想出称心如意的好名字。一天清晨,乾隆微服来到桥头,正好看到一个身穿红缎子、脚穿绣红花鞋的新娘子正要上桥,便好奇地上前看个新鲜。那时的苏州有个规矩,新娘子过桥要念上几句吉利话,祈求将来发财得福。新娘子边走边念:“新娘子,过新桥,千年富贵万年桥”。乾隆一听就拍掌叫好,当即取名为“万年桥。”皇帝金口玉言,谁敢说个不字?万年桥一名也就这样传了下来。

而研究古文化的牛示力老先生撰文说,苏州万年桥仅是赝品而已,真品早已被一代奸相严嵩移置到他的老家去了。牛示力在他的《可怜万年桥》(原载《苏州杂志》2001年第四期)中写道,万年桥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建在胥江上,当时,大权在握的严嵩视察政务来到苏州,站在万年桥上久久抚摩着栏杆和石狮,连连发出啧啧称赞:“好一座巍峨雄壮的万年桥!”这些,被陪同严嵩的苏州知府看在眼里。送走严嵩没多久,想借机拍马屁的知府就招来一批技艺高超的石工,对每一块石材进行编号后,按号拆卸,把这座万年桥拆得片石不剩,全部运往严嵩的家乡——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并按原样重建在分宜县城口的袁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