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文言文翻译、.赵孟兆页字子昂,幼好敏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 “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 “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参考译文]
赵孟頫字子昂,是宋太祖儿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到了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土,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身边。元世祖没有听从。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
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他强行买下别人不少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对他怀恨在心。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到大三年,赵孟頫被任名为翰林学土承旨、荣禄大夫。元世祖十分喜爱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土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苏轼相比。元世祖还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书法和绘画超过同辈人,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有不喜欢他的人在元世祖面前说挑拨离间的话,元世祖只装没听见。
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颊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在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人们认为杨载的说法是很中肯的。
2. 贾岛题诗 全文翻译题寺后:这首诗是贾岛写在他的第一首诗后面的。知音:很了解自己思想感情的好明友。
翻译:两句诗我想了三年才写好,读着它我的眼泪流
下来。如果好朋友不喜欢这首诗,我就回老家去睡大觉,再
也不作诗了.
贾岛写诗非常认真,每个字都要花大力气,再三推敲。人们把象贾岛这样的诗人叫做“苦吟派”就是辛辛苦苦作诗。这首《题诗后》正是他苦吟的写
照。他是在一首诗的后面写的这首诗,那一首诗是什么,我
们不知道。但是,从这首诗的一二句却可以看出,他写那
一首诗是想了很久才写好的,读起来自己都感动得流出眼
泪,可见他写诗所花功夫之大,诗意感人之深。由此可以想
见,贾岛对那一首诗是满意的。尽管如此,他在三四句里
还说,要是了解我的朋友不喜欢它,我就回故乡睡大觉,再
也不写诗了。这说明他对自己写诗要求极高。自己写的诗一
定得让人喜欢、欣赏,否则就不写,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写
作态度。这种态度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写作如此,读书也应
如此。这首诗可能夸大了写诗的辛苦,但是它启示我们,不
论做什么,不付出辛苦和代价,是不能得到好的成果的。当
然,我们还要提倡文思敏捷,要提倡高速度、高效率,但是
无论是写作还是读书,都要态度认真,保证质量。
3. 呵呵,语文高手帮帮忙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
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
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
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
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
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
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说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
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
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
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
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
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
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司马芝给下属官员们规定教令,说:“君王能够设立法令,却不能让吏员们一定不违犯法令。
吏员们能触犯教令,却不能让君主始终不知道。设立了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们触犯了教令让君主知道后,就是官吏们的灾祸了。
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于是他下属的官吏们没有不以此勉励自己的。
1、负责,承担后果 2、讹诈 3、设立。
4. 朱元璋庵中题诗的文言文、翻译和注释原文:
太平府般若庵,太祖既渡江,微行于庵,欲借一宿,僧异而问其爵里姓名,乃题诗于壁曰:“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后登极,闻诗已无有,旨钥僧至京,将杀之,既曰:“予诗何去之?”僧曰:“御制后,仅有吾故师四句在焉。”问曰:“何诗?”僧诵云:“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悉;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上笑释之。
——《七修类稿·明·郎瑛 》
译文:
太平府有座般若庵,明太祖渡江以后,微服出行到达一处山间寺庙想要借宿一晚,和尚看到他很奇怪,就问他姓名官爵以及乡里在哪。太祖就在墙上写到:“我杀尽江南的百万雄兵,腰间佩戴的宝剑还沾着血腥,你们这些山里的和尚不认识英雄霸主,只聒噪的问我的姓名”。之后,太祖登基称帝,听说墙上的诗已经没有了,下旨把和尚抓到京城。要杀掉他时问他:“我写的诗哪去了?”和尚回答说:“您登基治理天下后,仅仅留下我已去世的师傅的四句诗还在”太祖问:“什么诗?”和尚回答道:“皇上您写下的诗我们不敢留下,留下的话怕鬼怪神灵知道;因此才用法水轻轻洗掉,就是这样还有如毫毛一样的光线射向斗牛星。”太祖高兴的笑了,释放了和尚。
满意吗?
5. 碎琴买名翻译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陈子昂早年刚进京城求取功名时,想了很多办法,费了很大力气,也得不到当时名家的赏识,不为人所知道。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卖胡琴的人。那人拿着一把胡琴漫天要价——一百万文;许多豪门贵族子弟相互传视,却没有能鉴别胡琴的好坏。
这时,陈子昂顿生一计,决定碎琴买名。他拨开众人,小心翼翼地拿过那把胡琴,仔细地瞧了又瞧,还轻轻地抚摸琴面,显出十分珍视的样子。
最后,他说:“我愿出一百万文买下此琴。”此语一出,众人惊讶不已,问:“为何出此高价?”子昂从容应道:“我擅长这种乐器,我知道这是一把难得的好琴。”
众人听后,马上请求子昂弹一曲让他们欣赏欣赏。于昂就说:“今日时候不早了,明天请到宜阳里,我为诸君好好弹奏几曲。”
第二天,那些人到宜阳里时,子昂已在厅内准备好了酒肴,胡琴就放在厅前。于昂先请他们喝酒。
酒酣,子昂就拿起胡琴,说:“我是一介书生,叫陈子昂,蜀人,读了不少的书,作了百卷诗文,想带到京城求职,谁知四处碰壁,不为人知,弄胡琴本是乐工之事,我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一点也不会。今日将诸位请来,只想和大家交个朋友。”
说完,他将胡琴摔碎,又劝众人喝酒。酒后,陈子昂拿出自己的诗文,赠给所有参加集会的人。
那些人见了陈子昂的举动不同寻常,就仔细阅读他的诗文,觉得那些诗文格调极高,与当时流行的浮华的诗文完全不同。于是大家交口称赞,纷纷传说。
于是,陈子昂的声名不胫而走,一日之内传遍了整座京城。陈子昂年轻时刚来到长安,不被人所知道。
一天,他见一人手捧胡琴,以千金出售,观者中达官贵人不少,然不辨优劣,无人敢买.陈子昂左右环顾,决定买下琴,众人大惊,问他为何肯出如此高价.他说:“吾擅弹此琴,请明天到敝处来,我将为尔等演奏.” 次日,陈子昂住所围满了人,陈子昂手捧胡琴,忽地站起,激愤而言:“我虽无二谢之才,但也有屈原、贾谊之志,自蜀入京,携诗文百轴,四处求告,竟无人赏识,此种乐器本低贱乐工所用,吾辈岂能弹之!”说罢,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顿时粉碎.还未等众人回过神,他已拿出诗文,分赠众人.众人为其举动所惊,再见其诗作工巧,争相传看,一日之内,便名满京城.不久,陈子昂就中了进士,官至麟台正字,右拾遗.这是两个版本翻译,你看哪一个看的懂,你就用那个,希望采纳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