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北字的诗句
关于北字的诗句 1.关于北字的诗句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7、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8、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唐彦谦《春草》)
9、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李端《拜新月》)
10、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1、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2、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杜甫《寄韩谏议注》)
1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高适《燕歌行》)
14、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
15、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杜甫《兵车行》)
16、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杜甫《哀江头》)
17、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杜甫《哀王孙》)
18、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19、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20、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
2.含北字的诗句
1、唐代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释义: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2、唐代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释义: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你却独自北归家园。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3、宋代王安石《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释义: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春水悄悄地上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波光。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回去时,慢慢地寻芳草,到家已是很晚。
4、唐代高适《自蓟北归》: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释义: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5、唐代高适《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释义: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
垂下钓竿我不由十分羡慕姜太公的际遇,当我深刻地领会到人事变化的规律时,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达世事的老翁。想知道边陲地带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但知道如今回荡在那边陲上空的还是一片羌笛的哀怨之声。
3.带有北字的诗句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7、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8、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唐彦谦《春草》)9、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李端《拜新月》)10、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11、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2、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杜甫《寄韩谏议注》)1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14、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15、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杜甫《兵车行》)16、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杜甫《哀江头》)17、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杜甫《哀王孙》)18、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19、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20、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21、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4.带有北字的诗词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杜甫《寄韩谏议注》)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高适《燕歌行》)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杜甫《兵车行》)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杜甫《哀江头》)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杜甫《哀王孙》)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
5.含北字的诗句
含北的诗句_百度汉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 木兰辞》南北朝 · 佚名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 岑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近代 · 毛泽东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唐 · 白居易北方有佳人《李延年歌》汉 · 李延年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 夜月》唐 · 刘方平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 苏轼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 杜甫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宋 · 陆游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唐 · 李白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 辛弃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 · 郑板桥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唐 · 白居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现代 · 毛泽东平生塞北江南《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 · 辛弃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 辛弃疾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寒菊 / 画菊》宋 · 郑思肖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除夜雪》宋 · 陆游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 · 辛弃疾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唐 · 杜甫。
6.急求带“北”字的古诗词,不要愁苦意境
奉上6000首。
/search.asp?RR=1&TT=%B1%B1&scommand=%CB%D1%CB%F7
车船 无名
北人善驾车,南人善使船。
易地而为之,船覆车也颠。
人生不相习,勉绝也徒然。
游镜泊湖 董必武
泛舟南北两湖头,到处青幽不用求。
水碧山青宜入画,游人欣赏愿勾留。
题武夷 戚继光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7."北"开头的诗句
一、回答:“北”字开头的诗句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二首》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 陆游《除夜雪》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 曹操《苦寒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张耒《示禾巨秸》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白居易《村居苦寒》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李延年《李延年歌》
二、扩展知识:咏物诗
1、概念: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2、对象: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8.题目带有北字的诗歌
题 目 作 者 朝 代 点击数 送秦光禄北征 李贺 唐 425 北中寒 李贺 唐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汉 北风 诗经 周 北门 诗经 周 北山 诗经 周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唐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 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李白 唐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南北朝 渡河北 王褒 南北朝 北郭闲思 曹邺 唐五代 蓟北门行 曹邺 唐五代 北风行 李白 唐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唐 题北榭碑 李白 唐 蓦山溪·北观避暑次明叔韵 李之仪 北宋 北山 王安石 北宋 在北题壁 赵佶 北宋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汪元量 南宋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杨万里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