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古典诗词的辞采美(3)

古典诗词的辞采美(3)

二、巧与拙

1、巧

语言上的?巧?是指用语新巧、句法精妙;?拙?是指遣词造句呈现一种拙朴的美、古拙的美。古人论诗,多偏好?拙?而轻视?巧?。其实,这就像淡与浓一样,只要运用得好,都可以达到至美之境。从审美爱好来说,也是燕瘦环肥,各有所好。清代诗论家吴骞在《拜经堂诗话》中说:?昔人论诗,有用巧不如用拙之语,然诗有用巧而见工,亦有用拙而逾胜者?。吴骞举了两个诗例,皆是咏歌杨贵妃事。一是李商隐的?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另一是马君辉的?养子早知能背国,宫中不用洗儿钱?。前者用词新巧,后者用词拙朴,吴骞认为两者皆佳,前者?巧而见工?,后者?拙而愈胜?。

诗歌中语言新巧的表现方式很多:

第一种是体现在构思上,通过调动词汇来体现其新巧,如薛能《新柳》:?轻轻须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天钟和气原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因此建雄名?。第一句三个?轻?,第二句两个?成?,第三句两个?性?颔联一虚一实;颈联一有一无,首联突出其?轻?,尾联强调其?重?构思颇为新巧,而这种新巧正是通过词汇叠合、轻重、虚实对应而形成的;

第二种是体现在句式结构上,如杜甫?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所选之物是两种昆虫蜂和蚁,两种枯败的植物落絮和枯梨,而且将蜂和落絮、蚁和枯梨结合到一起,都给人意想不到的新鲜感。杜甫闲居之中、一人独酌的无聊也就从中表现无遗。另一首中?芹泥随燕嘴,花粉上蜂须?则更为细密,就像工笔画一样,细入毫芒。杜诗中这类体物工巧、多生新意的诗句还有?花妥匌捎蝶,溪喧獭趁鱼?等。杜荀鹤的《途中作》:?枕上事仍多马上,山中心更胜关中?,《隽阳道中》中的?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等,造句新颖,每句中皆重出二字,极为工巧。贾岛《寄钱庶子》:?树荫终日扫,药债隔年还?对偶宽远,一情一景,一巨一细,极为工巧。他的另一首《答王建秘书》:?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亦是如此。

第三种是词汇本身选择或锻造得不同凡响、新鲜奇特。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恢复道统,反对时文,他提倡创新,在语言上提出?唯陈言之务去?。诸如?落井下石?、?童头齿豁?、?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不平则鸣?等词汇皆是他创造而成为后来的成语。在诗歌创作中,他也追求?险语破鬼胆?(《醉赠张秘书》),极力追求造句遣词的新巧。其《苦寒诗》长达七十二句,从各个方面将苦寒穷形尽相极力加以刻画,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番铺排后,又从受冻的万物中拈出麻雀,写它苦寒中的心理和状态:?啾啾窗间雀,不知已微纤。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不如弹射死,却得亲炰燖?,真是越写越见新奇。另一首《郑群赠簟》也与此仿佛:先遣词极力夸说竹席的珍贵可爱:?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然后渲染自己如何怕热作为铺垫。最后夸张得到郑群赠簟,睡在上面产生的奇迹:?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倒身甘寝百疾愈?。几乎每一个字都锻造得突兀奇巧!

必须指出的是,所谓新巧并不等于奇特,不一定都像韩诗那样?唯陈言之务去?,有的字很寻常,但用的恰到好处,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众所周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诗写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二月,诗人第二次拜相,离开隐居之地钟山渡江北上之际。此诗历来受人称道,主要是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特别又是其中的?绿?字。据洪迈《容斋续笔》说,他曾亲见诗稿,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无形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从而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大自然由此勃发出生机春风拂煦,百草萌生。千里江南,一片新绿;二是暗指皇恩浩荡。神宗与此时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并要他立即北上,看来新法又有希望。诗人希望凭借这股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新局面。而这些内涵,是?到?、?过?、?入?、?满?等无法实现的。可以说,一个寻常的?绿?,给这首诗乃至王安石带来了千古的声誉。其实,王安石诗中的?绿?字不止此篇,也都使用的很工巧,很精到,如《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前一个?绿?字,将北山流下的溪水涨满山下陂塘,一派春水接天、春光无限,并让我们产生想象:北山溪水带给钟山脚下的不止是春水,也给山下万物乃至江南带来春意、带来生机。它与后面?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两句相连,更在寻常语中顿生无限精妙意,《石林诗话》评此诗?但见舒闲容与之态?,实际上包孕静中生动、无中生有的禅意。后一个?绿?字正好相反,它是化静为动,将无生命的绿水青山都充满动态,都满怀情谊:一个绕着农田,让田野充满生命的'绿色;一个刻意推开门,将青青的山色奉献到诗人眼前。王安石诗,特别是归隐钟山时期写的绝句,常以工巧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闲淡秀雅的自然风光,让人读起来清香满口。而且,这些诗句的语言并不藻丽奇特,往往是寻常语,只是用的恰到好处!

王安石这种遣词命意的本领,杜甫也有,甚至更为高明,你看他的《水槛遣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作于草堂修成以后,长期奔波的诗人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暂息之地。此诗就是描绘诗人此时的闲适,抒发春天到来时的感受。全诗八句,句句是描景,句句又是?遣心?。特别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体物特别细密,在寻常语中翻出新巧。叶梦得《石林诗话》称赞这两句?体物缘情,有天然之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落水面,鱼儿常浮出水面呷喋,如果雨猛浪狂,就会潜入水底;燕子身轻,在微风中方可轻捷地掠过天空。一个?出?字,写出鱼儿的欢欣,一个?斜?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这与此时诗人心情的轻松,与春天到来的愉悦,情与景是完全合拍的,所以说,八句是皆是写景,八句诗又皆是?遣心?!

2、拙

所谓?拙?表现出一种朴拙的美感,给人一种不加雕琢、天然浑成之感,实际上是辞拙而意工,如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从结构上来看,似乎很笨拙,因为重复之处太多,一句?鱼戏莲叶间?即可,干嘛还要?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直至莲叶南、莲叶北说个遍呢?但如细加分析,可知这是一首精心构置的美诗,只不过用貌似笨拙的方式表现出来罢了。在表现手法上,它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追逐的情景。既然是相互追逐,东、西、南、北就要追个遍。电影中一对男女在原野上跑来跑去,在街道上躲来躲去,我想盖源于此。另外,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明写?鱼戏莲叶东?,则暗示这对青年男女采莲在莲叶西;明写?鱼戏莲叶西?则暗示这对青年男女采莲在莲叶东。南、北亦相同,语言和句式的朴拙暗藏着构思的精巧。另外,这种复沓又呈现变化的句式,也是《诗经》的传统手法。再者,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领略到采莲人劳动的愉快、爱情的欢乐。总之,这首貌似笨拙的诗,却有如此精妙的表现手法,既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民歌特色,这就是辞拙而意工的拙朴美。

这种美感,在民歌中多有表现,如南北朝乐府《木兰辞》中木兰购置出征行装一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战争结束胜利返乡一段:?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皆是采用排比复沓的章法。如果细论,似乎不近情理:购置出征行装哪有东市买马,再到西市去买个马鞍子,又跑到南市买个马笼头,再到北市买个马鞭子,天下有这么买东西的吗?但是,如从诗中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出发,就会觉得这种写法实在高明,因为它烘托了备战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一家人为了木兰出征东奔西跑的情形,自然也就突出了木兰从军既是为国也是保家的价值所在。同样的,战争结束后木兰胜利返乡一段,把家庭每个人物的行为一一加以描述,也是在突出木兰从军的价值所在,她牺牲了自己十年儿女身,丧失了在家乡依在父母膝下平静幸福的生活,换来的不仅是父母安享晚年,也使小弟长大成人,现在居然能杀猪宰羊,承担起主要的家务重活;姐姐也因妹妹改扮男装从军才能在家?当户理红妆?。诗中如此详尽的叙述正是在处处突出木兰从军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