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唐代: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释义: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临近。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赏析:
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释义: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
“多病故人疏”(释义: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使他“永怀愁不寐”(释义: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
“松月夜窗虚”(释义: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更是匠心独运,看似写景,实是抒情,“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如此相似。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百度百科——岁暮归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