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是中国人常见之树,它亭亭立在路旁,让人产生多少遐想。从柳树的外观来看,枝条的柔软绵长、婀娜垂地,随风款款轻摆让人觉得仿佛有依依之情,加上“柳”和“留”谐音,古人自然就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所以柳树常被诗人寄托离情别意。早在《诗经》里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我们学过的就有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后来此一涵义有了变化,离愁别绪淡化为柳丝的缠绵挽留,如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也有诗人因柳树这种美的姿态,联想到女性的柔美,柳树就被拟作美丽的女子了。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细叶不知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还有飘飞不定的柳絮,这一点也被诗人捕捉到了,诗人联想到青楼妓女的命运,于是章台柳便与妓女结下了不解之缘,《望江南》词云:“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另外,柳絮飘忽不定,蒙蒙迷离,所以“柳”也常作示愁的凭借,不单是指称离愁。如贺铸《青玉案》中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又,柳絮的轻飞,飘忽东西,让人联想到得势轻薄小人。如曾巩的《咏柳》诗是这样写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杜甫也有两句诗:“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因为“柳”多种于房前屋后,所以“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两句:“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又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柳树春天较早发芽,爆出鹅黄,似乎与春天一起来到人间,所以柳树有时代指春的到来,唐徐夤的“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光翠报春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