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古典诗歌中的比喻(2)

古典诗歌中的比喻(2)

 元代是一个落后生产力统治先进文明社会的畸形时代,元蒙统治者注重有实际技能的工匠而轻贱上层建筑的文人,有所谓?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儒者的地位甚至不如娼妓。所以,元代汉族士大夫沦落到社会下层,与歌舞娼妓为伍,这种地位上的巨大反差引起心理上的失落和反抗:一方面他们流浪江湖,与统治者不合作,另一方面,又用历代圣贤的遭遇来自我排解、自我安慰,从而产生许多看透世情、逃离是非的小令作品,如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闲适》:?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名利场,钻进安乐窝,闲快活?;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离亭宴煞]一段:?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重阳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乔吉《双调卖花声?悟世》云:?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皆表达这些士大夫对功名富贵和世道人情的参透以及坚决不同流合污的志向。诗中以多种事物作博喻,寓理于事,理藏事中。

 二、比喻的分类

 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对比喻进行分类研究是宋代的陈毅,他在《文则》中把将比喻方式分为十种:明喻、隐喻、类喻、话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这种分类过于繁复,现在一般只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借喻(曲喻)和博喻等几种。另外,有的学者又从比拟对象上进行划分,分为?以人喻人?、?以物喻物?、?以人喻物?和?以物喻人?四类。

 (一)从比喻方式划分

 1、明喻

 就是被比的事物和用来作比的事物都出现,并用比喻词连接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比?、?似?、?如?、?同?、?仿佛?等。如《卫风?硕人》篇形容一位美女:?手如柔芙,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用的就是明喻。

 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明喻的诗词很多,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浣溪纱》),?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感旧》),?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岑参《暮秋山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等。

 2、隐喻

 隐喻又称?暗喻?,它和明喻不同:明喻是用?象?、?似?、?如?、?同?等副词作为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联,而暗喻则无此关联词,虽打比方却不明说。如《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其中前两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以?磐石?和?蒲苇?作比,喻体和比喻词之间无副词?象?、?似?、?如?等关联,因此是隐喻;第三句?蒲苇纫如丝?则是明喻。

 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隐喻的诗词也很多,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山河破碎风吹絮,身世飘零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我是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等。

 3、借喻

 又称曲喻。借喻是一种比隐喻还要隐曲的比喻,根本不露比喻痕迹,不仅喻体与本体之间没有?象?、?似?、?如?、?同?等副词作为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联,甚至本体都不出现。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将此称为?象外句?,特点是?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并举诗僧无可的诗句为例:?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是微阳比远烧也?。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中云:?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名为写松,实喻王复的品格,这就是借喻。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亦是借喻,用春日的阳光沐浴小草借喻母亲哺育孩子成长。

 中国古典诗人常使用借喻来突出自己的情感或突显主题,如明代于谦《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石灰吟》:?千鎚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俱是借喻,用煤炭为了苍生的饱暖而不辞辛劳;《石灰吟》更是表白自己为了清白操守而不惜粉身碎骨。再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长恨歌》);?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代人赋》),?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苏轼《法华寺横翠阁》);?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夭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杨万里《戏笔》);?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等。

 4、博喻

 即是用多个喻体反复设喻来说明同一个本体。

 博喻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多种比喻来形容一个事物的某个方面,如苏轼的《百步洪》,形容洪水往下奔泻的那一段就使用多个喻体:?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中连用七种形象来比喻水流之急。再如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折扬》、《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亦用五种乐曲和荆山之玉典故对王十二的曲高和寡、无人理解表示同情;另一类是用多种比喻来说明一件事物的各个方面,这在描叙音乐的诗篇中经常见到,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奴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漪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使用?急雨?来比喻琵琶弹奏中的重弹,用?私语?比喻琵琶弹奏中的轻弹,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比喻弹奏中重弹和轻弹的.交错使用,用?间关莺语花底滑?来比喻乐曲中流畅的境界,用?幽咽泉流水下难?来比喻乐曲中滞涩的境界等,这就是用多种比喻来形容琵琶弹奏时的各个方面。又如韩愈《听颖师弹琴》:?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用?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比喻低沉缠绵的乐境;用?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比喻慷慨激昂的琴声;用?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比喻琴声的悠扬;用?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比喻乐调中出现主旋律。另外,像李颀的《听万安善吹筚篥歌》:?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房给事》:?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元稹《琵琶歌》:?冰泉呜咽流莺涩。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月寒一声深殿磬,骤弹曲破音繁并。百万金铃旋玉盘猿鸣雪岫来三峡,鹤唳晴空闻九霄。逡巡弹得六幺彻,霜刀破竹无残节。幽关鸦轧胡雁悲,断弦砉騞层冰裂?;李绅《悲善才》:?花翻凤啸天上来,裴回满殿飞春雪。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佩相瑳切。流莺子母飞上林,仙鹤雌雄唳明月寒泉注射陇水开,胡雁翻飞向天没?等也是用博喻来比附各种乐境。

 至于其它内容的诗作,如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韩信羞将绛灌比,弥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也是博喻。前两个比喻是激励王十二保持操守,不要等同世俗小人去追名逐利;后两个比喻是说即使是圣贤也将是黄土一抔,要王十二将功名看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