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华严寺的历史沿革

华严寺的历史沿革

思南华严寺历史悠久,在贵州佛教寺上占据一席之地,确实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始建于宋代,原为田氏宣慰司使之祖祝寿之所。  据考,两晋时期佛教已影响贵州的东部和北部,黔东北的思南得乌江黄金水道之利,地处贵州经济文化开发前沿,因此也是古代贵州商贸最为繁荣、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到了唐代,黔东北与当时的西蜀、荆楚水陆相连,受到川滇及中原佛教的深刻影响,且唐代朝廷在贵州设置的经制州多集中于黔北和黔东,中原汉族移民得以不断涌入这些地区,为佛教渗入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进入宋、元时期,本地土官热衷奉佛兴寺,如华严寺也是田氏土司的祝寿所,他们笃信佛教,大建梵刹,华严寺由此兴盛起来,佛教得以广泛传布。到了明朝,虽然贵州立省较晚,开发较迟,但思南却是贵州最早改土归流的地区,思唐镇作为思南府和安化县的治所所在地,通过军屯、民屯、商屯,来自陕西、江西、四川、湖广等地的大量汉人迁移境内,佛教在境内蔚为大观。  “文化大革命”中,华严寺遭到严重破坏,1993年始又恢复。2002——2006年,华严寺启动全面修复工程,历时4年重建和增扩了大雄宝殿、四大天王殿、财神殿、玉佛殿、药王殿、地藏王殿、放生池、水上观音、茶楼、钟鼓楼、僧房等。住持常乐法师等四方募化,终成大业。现占地面积约9500平方米,内有僧尼多人,暮鼓晨钟,梵音袅袅,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