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初唐诗歌革新的孤勇者——陈子昂

初唐诗歌革新的孤勇者——陈子昂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两晋、南北朝一部分文人的作品,具有偏重形式、内容空虚、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违背《诗三百》和乐府诗的优良传统,离开建安到正始诸家的健康的创作轨道。

齐、梁时期的理论家刘勰与钟嵘反对这种诗风,虽然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他们的进步理论,在当时没有引起诗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这一斗争还有待于后人作进一步的努力。

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方面,初步有所革新,但自觉地提出比较明确的文学主张的,应该说是从陈子昂开始的。

1.情有独钟——汉魏风骨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陈子昂诗歌理论的一个纲领。

东方虬是陈子昂的朋友,在武则天时期担任左史。他曾写过一篇《咏孤桐篇》。

这篇序文就是对东方虬的《咏孤桐篇》的评论。

在这篇短文里,他肯定了风雅、汉魏诗歌的进步传统,指出了晋、宋以来 “文章道弊”、“彩丽竞繁 ”的弊病。

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魏晋风骨消失殆尽,诗文以华丽的辞藻为标准,没有了感兴寄托,徒有文采而没有内容。

陈子昂着重提出“风骨”和“兴寄”两个问题,企图从精神上去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五百年指从西晋到武则天时期)

所谓“风骨”就是指健康的内容与生动有力的语言形式相统一。所谓“兴寄” 是“托物起兴”、“因物喻志 ”的表现方法。二者是《诗三百》到正始诗歌的优良传统所在,作家企图以此去影响当时的诗坛。

在本篇中,显然可以看出,作者倾向于继承“晋宋莫传”的汉、魏风骨,在于使“ 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正始时期 :年仅十岁的曹芳即位,由曹爽和司马懿***同辅政,从此开始了曹氏和司马氏的权力之争,大量文士被杀,在这种惶恐不安的局面下,人们难免具有畏祸心理,于是开始谈玄说理,追求庄子式的超脱逍遥。

2.苦闷的时代——如履薄冰

有的文士为了避祸整日饮酒,如阮籍,他的诗文也是 “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喜怒不形于色,不敢直言国家政治,通过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但内心非常矛盾、痛苦。如其《咏怀》三十三

[魏]阮籍

一夕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表现出其浓重的忧惧和苦闷之情。

3.广陵散绝

也有些人直言敢谏,宁折不弯,保有高洁的情操,如嵇康,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正始之音就是指这种有寄托有清俊之风的作品风貌。

回到陈子昂

他的创作,不论是《修竹篇》或《感遇》诗,都实践了这一主张,影响了同时的张九龄等人,到李白、杜甫,则更高地举起了诗歌革新的旗帜。

后来,白居易、元稹等人进一步开展新乐府运动,从理论上、实践中总结发扬进步诗歌理论的传统,把唐代诗歌推向更大的繁荣。

4.评价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自觉的倡导者。他的理论和创作对齐、梁以来的不良诗风,起了“ 横制颓波” (制止、扭转颓废、萎靡的风气)的作用,产生出“ 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所有人都追求文质相半、文质彬彬的诗歌风貌)的影响。

——语出卢藏用《陈子昂集序》

韩愈《荐士》: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国朝指唐朝,这句话是说唐朝诗文兴盛是由于陈子昂率先举起了诗文革新的大旗。

最近很火的一首歌《孤勇者》正说明了率先进行变革的人的孤独和勇敢,他们最初只是黑暗中的星星之火,经过无数的挣扎和磨难才取得了成功。

……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我想,不管是文学内部的变革、个人的破壁成长还是社会制度的更新,都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孤独,勇敢的走下去。

与君***勉!

参考文献: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