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和心爱的人一起去看风景的诗词

和心爱的人一起去看风景的诗词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品味《断章》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杯中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赋一片轻喟今朝收两朵微笑赋一支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流水帐

这首诗是卞之琳先生的代表作。本来是一首长诗中的,作者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吧,整诗只对这四句比较满意,所以摘出来独立成章,记录一瞬间的感觉,因名《断章》。

下两阙都是一个意思。作者本意就是是表达一种相对的观念,看风景的角度,装饰的角度,都是相对的。这相对包含了一种人与人的、人与物的辨证的关系,充满了哲理。这种辨证的关系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身在其中的人未必就能意识到,因此要说诗的功用,这诗无疑是有一种“点醒”的哲思意味,对于看问题片面的人,说不定还有消炎镇痛的功效。

也许你曾经就是那个独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当时会想到还有人在楼上看你,你也成了另一位看风景的人眼中的风景吗?

“明月是装饰了你的窗子”,似乎勾画出了一幅临窗静思,对月怀人的景象,人的情思寄托于明月,却说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按照这样的逻辑,“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就可以理解成:你在对月怀人,别人也在为你情思萦绕、梦魂牵挂了。奇妙的四句诗,倒象是两句温馨的安慰话。

据说此诗刚发表,李健吾先生认为着眼点是“装饰”二字,“寓有无限的悲哀”,而作者则强调“相对”的辨证关系。刚读到这段争论时,还很蔑视这种作者都没想到,偏读者想到的赏析法。后来读书才知道,古人早就说过:“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作者没有想的东西,在读者鉴赏的时候用自己的想象丰富自己的理解,那正是诗的一种魅力。诗本身的语言本来也不能直接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是形象作用于人,又通过诗还原成形象。就象听音乐,一百个人也未必能有感受一样的,自己当然有权利也有必要按自己的理解来读。一首诗若能引起自己的某种***鸣,那不是比理解作者本来的意图更有意义吗?

记得读到过诗人流沙河的《Y先生语录》,有这样一段趣事,诗人给Y先生念卞之琳先生这首诗,Y先生却篡改为:

你在家里打麻将打麻将的人在楼上等你上手喂胡了你的清一色你喂胡了庄家的满贯

改的幽默有趣,似乎“相对”的哲理尚在。诗意则“迥然异趣”了,想来不会再有如李健吾先生者产生“寓有无限的悲哀”的***鸣了,说不定总打麻将的人看了倒会发感慨:其实这全靠点儿壮……

一直怀疑流沙河的朋友Y先生就是台湾诗人余光中,无处证实。看了这首诗更深信不疑,除了这位吹毛求疵的大诗人,还有谁会这样改呢?

看风景的人

看风景的人

总是想

伫立于云端

我不能站立

我只能囚居在

一扇窗后

悉心地数着

桃花又落了几回

风吹疼了眼睛

我的诗册里

蓄养着疼痛和寂寞

那是一首诗

必不可少的养分

我知道天空很蓝

就如蝴蝶

透亮的羽翅

我知道山的尽头

有我一生里向往的

那条红河谷

我唱着歌儿

走在生命的路上

我会长成一朵羞涩的花

开在路边,或者你的心房

冬日的阳光真好

即使少了

那一窗雪飘

我也会在

那纸蓝格子里

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