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荐这两首!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这是一首反抗压迫、渴望自由的词篇。作者写此词时正被当时地方官员朱熹以有伤风化的罪名关在牢里,朱熹改官后,岳霖继任。作者为了争得自由,便写此词给继任的官员岳霖。
上片是申诉自己无罪,希望新任官员秉公定夺,予以释放。开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这是对自己被道学家朱熹定为有伤风化罪的申诉。作者说,我是被迫坠入风尘的,并不是因为我喜爱这卖娼营生,“不是”一词极为坚决地肯定了自己无罪。“似被前缘误”说似乎是前世命中注定。这里作者虽然还不明白妓女产生的原因是以男性为中心的阶级社会里阶级压迫所致,可是她已觉察到自己不能负堕落的责任。这里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初步觉醒。一个“似”字说明作者虽怀疑当妓女是命中注定,但又不完全相信命运,这也是对封建社会里不合理的娼妓制度的控诉,更是对赫赫有名的道学家朱熹卫道嘴脸的有力针砭。
正因为她相信自己是无罪的,而且也不完全相信命运。所以她说:“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花落花开”是自喻,“花落”比喻自己落难,身陷囹圄。“花开”比喻自己摆脱灾难,获得释放。“自有时”相信自己无辜,终会得到昭雪。“东君”暗指清官,“主”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作主”释放的意思。“总赖”表示了对清官的信任。这里写出她对新继任的地方官员岳霖满怀期望,希望岳霖能为自己作主,拯救自己脱离囹圄之苦。
下片写自己渴望自由渴望幸福。“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写自己一定要离开牢狱,摆脱灾难。“去”指离开囹圄之灾,“终须”是最终应该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的坚决信念;“住也如何住”中的“住”指在牢狱之中,“如何”含有质问之意,继续表示自己是无辜的,这既是向岳霖申诉,也是向整个社会控诉。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写如果我获得释放,头插山花自由自在地生活,那时不必问我归向何处。“若得”这是假设之辞,也正说明这美好的日子尚未到来。此句结得好,将主题更加深化了,作者不仅在上片里要求昭雪释放,而且在此更要求自由,渴望幸福,摆脱受人歧视践踏的营妓生活。这“归处”两字就是表达了这种理想,但这理想在当时怎好直言呢?严蕊是天台营妓,即军营中的妓女。许多营妓原本是良家女子,后被迫为娼。有的因父兄破产,被迫失身;有的出身仕宦之家,因父兄得罪,家室被抄而坠入风尘。她们忍辱含垢地苟活于人世,多么渴望自由,摆脱这非人生活!“莫问奴归处”中的“归处”两字,就是表达了她渴望保持人类尊严,过自由自在生活的这一要求。因为这一愿望比求得释放更触动封建社会秩序,更不会为封建统治者所准许,因此这种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只好含蓄地写成“莫问奴归处”了。
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的苦难,尤其是象严蕊这样妇女的灾难更为深重。她们被迫失去了人的尊严,但是并不屈服,在重压下依然发出生命的呼喊;她们并不完全相信命运,在凛冽的严冬中仍然热切地盼望“山花插满头”的自由日子的到来。
本词写得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心声。全词赋比结合,结构严谨,上下片各有侧重,上片要求释放,下片渴望自由地生活,语言明快犀利。
西江月
年代:宋 作者:朱敦儒 体裁:词 类别: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注释
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自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起首两句写出词人终日醉饮花前的生活。深杯酒满见得饮兴之酣畅,小圃花开点出居处之雅致。无一字及人,而人的精神风貌已隐然可见。这正是借物写人之法的妙用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抒情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出现了。三个“自”隔字重叠,着力突出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神态,自然地带出“无拘无碍”一句。整个上片洋溢着轻松自适的情致 ,行文亦畅达流转,宛若一曲悦耳的牧歌。两句一转,由物及人,既敞露心怀,又避免给人以浅显平直之感。
至下片文情陡变,两个对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生的认识,所谓人类的历史不过是几场短暂春梦杂沓无序的联缀,无论怎样的奇士贤才都终究不免归于黄泉。这是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之后的感喟,无疑含有消极的虚无意识。此词写作时代大致正在忠良屈死而奸佞当道之时,“黄泉”句也隐含着深深的悲愤之情。
这时,朱敦儒那只是壮怀远抱已被消蚀殆尽了,字里行间仍存苦怀,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在。他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不复希冀有所作为,把一切都交付给那变幻莫测的命运去主宰,自己“不须计较与安排”,只要“领取而今现在”,求得片时欢乐也就心满意足了。
末句不啻是对上片所描述的闲逸自得生活之底蕴的概括和揭示。这句在结构上也是有力的收束。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感叹,有情景相生、借景达情之妙。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韵味天成的小词,语意俱佳。
/html/poem/5/poem_2514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