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关于诗画同源的诗句

关于诗画同源的诗句

1.“诗画同源,诗是有形画,画是无形诗”的含义

说错了吧,应该是“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

宋,张舜民有诗句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书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

诗写变化,画写定型,二者相通,言情状志,心声之写照也。画为可见之艺术,然诗则为可“感”之艺术。画以形悦人,诗以情动人,一脉相通。诗画同源,基于均在表现形象,进而追求意象也。诗中情,画中意,其创造均有赖于意象之获得。意境之追求,此乃诗之审美原则,画之审美观点是也。诗文笔墨,源得自境界之妙悟,性情之修养。

古人云: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动之静时得之。诗画之境界相同,然何谓境界,情景者是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超妙之作也。

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画中诗,境趣时生者也。诗者以文字述情,画者以笔墨传情,虽手法不一,实乃异途同归是也。

夫诗者,言其志之所之也;夫画者,从心者也。物我交融,情景交融,诗之情于画面之直观可视性得以显现,画中之景因诗之澄怀抒情得以尽情发挥。有见识之画者往往博览诗文,重视其中之修养;精通诗文者往往亦钟情喜好字画,互相对照,互相补充,互相引申,文以达吾心,画以达吾意,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则起相得益彰之作用,得珠联璧合之神妙。

有诗句曰:光风霁月画有意,流水高山诗传神。诗画同源,古之所谓,诗者心声,画者心画,故其道无二致也。

2.关于诗画的古诗快

诗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唐·白居易)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宋·王慕漪)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明·佚名)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 个个诗家各筑坛,一家横割一江山(宋·杨万里) 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如是金丹换骨时(宋·陆游)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宋·陆游)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虚一点是吾师(清·袁枚)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宋·李清照) 采石江边一抷土,李白诗名耀千古(·佚名) 诗思禅心***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唐·李嘉佑)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元·元遗山) 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清·丁尧臣)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宋·朱敦儒)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晋·陶渊明)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 误把抄书当作诗(元·元遗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宋·陆游) 借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唐·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清·龚自珍) 清诗句句尽堪传(唐·杜甫)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李白)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唐·杜甫) 书 出门无侣漫看书(宋·苏轼) 生来不读半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唐·李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宋·文天祥)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明·佚名)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宋·陆游)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 百无一用是书生(清·黄景仁) 相见或因中夜梦,寄来多是隔年书(唐·罗邺) 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民国·吴芳吉)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宋·陆游)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宋·黄庭坚)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 闲里生忙为著书(清·袁枚)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清·陈恭尹)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宋·晁冲之) 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清·丁尧臣) 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 误把抄书当作诗(元·元遗山) 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清·陶十璜) 酒是治愁药,书是引睡媒(宋·陆游) 留得累人身外物,半肩行李半肩书(清·张问陶) 画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唐·高蟾) 不向情田种爱根,画楼宁负美人恩(民国·林纾)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唐·韦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明·孙承宗) 画图省识春风面(唐·杜甫)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明·思宗)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清·梁绍壬)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宋·苏轼)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唐·温庭筠) 一生依样画葫芦(宋·陶谷)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宋·欧阳修)。

3.诗画同源说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西方诗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对不对

.差不多吧。

主要是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各种形态设计。

……诗画同源,是指中国人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来自于生物学本源的象形意识形态。这种象形意识形态,仅存在于中国黄土高原人的生物种属当中,其它类人生物种属并不具备这样的象形意识形态,甚至还未进化到人类语言文化阶段,从全球各类语言文化形态中不难看出,唯有中国的象形抽象字,才能担当描述宇宙所有事物的能力。

在中国人的诗画当中,无不融入了象形抽象的意识形态,令人恍如身临其境的玄妙感受。而在西方的“抽象”画派中,则更加突出了凶.残的破败感和鬼怪感。

在它们的诗歌中,更多表达的、则像是挣扎在死亡线上野兽的可怜呻吟。我们非常相信,凡是流淌着黄土高原人遗传信息者,都能够清晰的体会到,这种异类生物种属的另类“诗画”感受。

……所以,虽然“华人每年贡献十几个英语单词”的庞大积累,但仍然改变和弥补不了、中西方在生物种属上的巨大文化属_性.中的差别。象形抽象意识中的文化文明元素,虽能模仿、但其意境会谬之千里……。

4.求一篇主题是“血脉同源,华夏同根”的诗歌,用来朗诵的,谢谢了

用茫茫的夜色作墨

用疮痍的土地作纸

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

是谁?

写下的两个字--中国

让人读得昏暗读得疲惫

更让人读得心痛读得悲愤

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

消瘦的中国呵

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

软弱的中国呵

那一天,无数的青年

走上了街头

面对淋漓的鲜血

面对惨淡的人生

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

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

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

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

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

此后,他们加入到***产党人的行列中

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

用铁锤砸碎黑暗

用镰刀收割光明

他们走过漫道

他们越过雄关

他们驰骋疆场

他们英勇杀敌

他们要以枪杆做笔

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

他们要以热血为色

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许多年后的今天

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

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我又看见

我又看见了

一群又一群的青年

那挂满汗水的面孔

我又听见了

他们嘹亮的歌声

在荒芜的土地上回荡

他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

在悠悠岁月中

写着一首爱的诗篇

是的,岁月悠悠、人生漫漫

那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

那是一片开满鲜花的风景

那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

那是一座壮志凌云的丰碑

哦,中国,我要为你写一首诗

用太阳金色的语言

用心海浩瀚的蔚蓝

哦,中国,我要为你画一幅画

用春天百花的色彩

用五星红旗的光芒

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

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

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

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

这就是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

希望的中国

这就是在中国***产党领导下的

辉煌的中国

这就是我们的

青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