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刘伯温初见朱元璋而咏诗;朱先摇头,后觉相见晚;其诗有何深意?

刘伯温初见朱元璋而咏诗;朱先摇头,后觉相见晚;其诗有何深意?

刘伯温作的这首诗原文是:“一对湘江玉并看,湘妃曾洒泪痕斑。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间。”整首诗妙就妙在拍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把朱元璋比作刘邦,把自己比作张良,暗示朱元璋得了刘伯温这个谋士以后事业就能蒸蒸日上,就像汉高祖一样可以开创属于朱家的千古传奇。

当时朱元璋初次见到刘伯温,就大摆宴席招待他,席间觉得气氛无聊,就问刘伯温是否能赋诗一首。刘伯温非常谦虚地表示作诗是每个儒者必备的技能,于是朱元璋就让他用竹筷作为主题,马上作出一首诗来。

刘伯温立刻就说出了诗的前两句,引用了湘妃斑竹的典故。这个典故非常出名,任何有点文化的人看到竹子都会想起这个典故,所以朱元璋对这两句诗不太满意,觉得刘伯温的才华原来不过如此,于是摇了摇头。

随后,刘伯温就说出了后两句诗,朱元璋一听,大喜,觉得自己和刘伯温真是志同道合、一见如故。因为汉朝是中国古代存在时间很长的一个朝代,很多想要得到江山的人在抒发胸臆时经常会把汉朝当作楷模。

当时的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听到刘伯温用汉朝400多年的基业来暗示自己以后的社稷,自然是十分欣喜的。而且刘伯温还在诗句里把自己比作张良,让朱元璋觉得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更加光明了。

刘伯温诗中所谓的“张良一借”,其实也是关于筷子的典故,所以这首诗紧贴朱元璋的竹筷命题;其次,刘伯温借筷子来说心中事、天下势,也很合朱元璋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