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南宋最著名的诗人,甚至没有之一,出生于江南水乡绍兴,其家族乃当时的名门望族,家中收藏许多书籍,给陆游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条件。作为官宦子弟,陆游家境殷实,祖父曾师从大文豪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父亲也不简单,诗文方面颇有造诣,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成人,陆游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累了深厚文学功底。
陆游三岁那年,北宋都城被金国攻克,徽钦二帝和上千王公大臣、皇室成员成为俘虏,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由于陆游之父陆宰主张抗金,而宋高宗和大多数臣子畏惧金国,希望与之议和,陆宰叹息无奈,无心在朝廷做官,一气之下辞官回家,把精力都用来培养儿子身上。
在父亲的影响下,陆游从小就心怀报国之志,寒冬酷暑埋头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考取功名,替皇帝分忧,为抗金贡献绵薄之力。少年时期就能写出不错诗文的陆游,被人称作神童,如果不出现意外,前途一片光明。二十八岁时,他到临安参加考试,成绩非常优异,才华征服了各位考官,被定为第一名,就等着皇帝下旨册封功名。
但是,时任宰相的秦桧,嫉贤妒能,其孙子秦埙水平有限,名次在陆游之下。秦桧得知考试的结果后,直接找个借口让陆游落榜,直至秦桧死后,陆游才有出头之日。纵观陆游的一生,仕途充满坎坷,多次被朝廷贬官,满腔热血屡遭冷水,却未曾放弃心中理想。
平心而论,陆游熟读兵法,具备不俗的战略眼光,曾献上《平戎策》:“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只可惜,他的计策没有被采纳,更没有被朝廷实施,苦闷之情无人能体会。
忧国忧民的陆游,在临死前依旧想着北定中原,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大好山河,他的绝笔《示儿》催人泪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另外,陆游的感情生活也不顺利,与表妹唐婉情投意合,许下不离不弃、白头偕老之誓言,却因母亲不喜欢唐婉,孝顺的陆游含泪和唐婉分手,成为心中永远无法抹掉的痛。
《钗头凤》中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是陆游内心的愧疚,“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是他对唐婉的思念。陆游活了八十五岁,写诗近万首,其中许多是爱国诗,还有一些是对往昔感情的回忆。另外,陆游晚年曾写下一首劝学诗,语言质朴饱含哲理,年轻人应该仔细品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陆游忘乎所以地在书房读书,担心儿子读书不求甚解,不去用心做学问,他专门写诗劝诫儿子。诗的大意为:“古人读书都下狠功夫,不遗余力,孜孜不倦,从少年一直到老年才有不错的成就。读书要学会思考,不能读死书,纸上谈兵更不可取,一定要结合自身实践,学以致用。”
通过这首诗,陆游告诉子聿实践的重要性,读死书是没用的,必须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如此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是个书呆子。近千年过去了,陆游的这首诗仍然振聋发聩,尤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出学习的心得和态度,值得现代的年轻人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