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关于造境的关于造境的诗句

关于造境的关于造境的诗句

1.用数字造境的古诗句

诗中数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唐.李商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唐.杜牧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唐.杜甫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花》宋.陆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唐.曹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唐.白居易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桂枝香》宋.王安石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长恨歌》唐.白居易

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常在七条弦。 ——《听刘尊师弹琴》唐.曹邺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洛阳女儿行》唐.王维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八阵图》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唐.李商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和贾舍人早朝》唐.杜甫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将进酒》唐.李白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伊州歌》唐.王维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剑客》唐.贾岛

2.用数字造境的古诗句

诗中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唐.李商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唐.杜牧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唐.杜甫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花》宋.陆游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唐.曹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唐.白居易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桂枝香》宋.王安石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长恨歌》唐.白居易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常在七条弦。

——《听刘尊师弹琴》唐.曹邺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洛阳女儿行》唐.王维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八阵图》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唐.李商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和贾舍人早朝》唐.杜甫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将进酒》唐.李白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伊州歌》唐.王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剑客》唐.贾岛。

3.请给我几句有关“诗意境界”的诗句

你应该看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主要就是讲诗的意境的〔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二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二二〕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二四〕《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4.词以境界为上

A

试题分析:王国维的所谓“造境”与“写境”之分,也就是理想派与写实派之分,他认为写境并非照搬自然,而必须以自己的审美理想去梳理现实生活,加以提炼和塑造,这体现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符合。造境也并非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根植于客观世界,这反映了规律的客观性的原理,即想问题办事情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②符合。材料没有涉及创新意识,③无关。“造境”不是人们对自然物景的想象,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④错误。本题答案选A。

5.以杜甫诗的诗为例.谈谈诗中造境和写境的认识

时代和独特而丰富的生活经历成全了杜甫,加之具有深厚而广泛的艺术修养,“别裁伪体”、“转益多师”的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精益求精的锤炼技巧,这一切使杜甫成为古典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对此做了高度评价,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如果说李白是将诗歌的浪漫主义推进到一个高峰,杜甫则是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把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提高到一个自觉的、成熟的阶段,使诗歌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并直接开启了中唐新乐府诗的创作。

在艺术上,杜甫掌握运用了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充分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同时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现方面也为后人开了无数法门。

6.材料: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这一节看上去并不很难理解,“造境”的词人是“理想派”,“写境”的词人是“写实派”,但写实不可能完全脱离理想,理想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实际。研究者们一般认为,这一节是最早把“写实”和“理想”这两个文学流派的划分从西方引入中国的,我们现在很习惯的把文艺作品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源头就在这里。 我们会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个标签定义古往今来的文学家们,比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则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已经不用再作任何解释了。但是,再怎么浪漫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李白写“飞流直下三千尺”,再大的想像力也不可能变“直下”为“直上”,写“白发三千丈”,再大的想像力也不可能变“白发”为“绿发”。这就像好莱坞拍电影,一会儿地球毁灭,一会儿星际大战,全是不靠谱的主题,但是,人性还是固有的人性,斗争也还是固有的斗争,把“帮助小猫的孩子的故事”换一个场景、换一套包装,就可以改编成“拯救地球的超人的故事”。

这问题如果放到哲学范畴里来看,根源是在休谟那里:我们的想像力不可能达到我们的经验以外。我们没见过六翼天使,那么六翼天使的形像是怎么来的呢,是用人的身体嫁接上鸟的翅膀组成的;我们没见过蓝色的猫,那么蓝色的猫的形像是怎么来的呢,是用蓝色这种颜色染到猫的形体上而成的。我们所有能想像到的东西,分解下来都不会超出我们所经验过的东西。 浪漫主义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同样地,现实主义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理想而作到所谓的“客观再现”,因为再客观的观察和描写也是人作出的,只要是人作的,就脱离不了主观性。拍一张照片算不算客观再现呢?也不能算,因为你为什么拍这里而不拍那里,为什么这个时间拍而不是那个时间拍,这都是主观的。人的一切观察、一切叙述,都脱离不了主观性。这问题如果放到哲学范畴里来看,就是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所谓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叔本华认为这是一个来自古代印度的真理,在欧洲被贝克莱重新发现。) 试想我们要拍一部新闻纪录片,我们的目标是:客观、真实。

但是,纪录片不可能保留这个新闻事件的所有素材,必须对素材有所取舍,这个时候,不同人的不同取舍就会给这部片子带来完全不同的个人色彩,那么,这部片子还称得上客观、真实吗?史书的编纂也是一样的道理,选择就是判断,而判断自然就是主观的。 这是一个顺理成章、合情合理的解释,但是,这就准确表达了王国维的意见了吗?——不一定,因为这一节的内容在王国维那里存在两个理论渊源,一是席勒的文学观,二是叔本华的美学体系,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冲突,而在这两大渊源里边,王国维的意思也并不十分明朗,这就让我们很难对这一节的内容作出准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