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大海诗歌朗诵稿古文最好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年代:明
作者:李梦阳
作品:泰山
内容: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年代:金
作者:折元礼
作品:望海潮
内容:从军舟中作
地雄河岳,疆分韩晋,
潼关高压秦头。
山倚断霞,江吞绝壁,
野烟萦带沧州。
虎旆拥貔貅。
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
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西风晓入貂裘,
恨儒冠误我,却羡兜鍪。
六郡少年,三明老将,
贺兰烽火新收。
天外岳莲楼。
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
剩着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内容:
三万里河东入海,无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 关于大海诗歌朗诵稿古文最好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年代:明作者:李梦阳作品:泰山内容: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年代:金作者:折元礼作品:望海潮内容:从军舟中作地雄河岳,疆分韩晋,潼关高压秦头。
山倚断霞,江吞绝壁,野烟萦带沧州。虎旆拥貔貅。
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西风晓入貂裘,恨儒冠误我,却羡兜鍪。六郡少年,三明老将,贺兰烽火新收。
天外岳莲楼。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剩着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
年代:南宋作者:陆游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内容:三万里河东入海,无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 古诗朗诵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唐德宗贞元时中进士,年二十一岁。
授校书郎,调蓝田蔚。升监察御史。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任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坶潭记》、《钴姆潭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的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观 沧 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
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
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
全诗***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
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 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
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
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描绘大海景物,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金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
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 *** ,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
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的诗都是直接或间接抒发他的政治怀抱的。《观沧海》看似写景,实则述志。
志在容纳,以海自比。他在《龟虽寿》中写道。
4. 观沧海翻译,原文原文 《观沧海》 曹操 曹操观沧海( 三国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扩展 2011年新版人教版初一年级上册15课第一首 初中语文课本(6年级上学期试用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语文课本语文版30课第6首《观沧海》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编辑本段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画家温泽辉书画作品。观沧海庆幸得很呐!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编辑本段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位于昌黎县城北 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山东无棣碣石山(6张)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
竦 ,通耸,高。 (8)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本图是曹操骑马在碣石山上的景象(13)幸:庆幸。
(14)甚:极其。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编辑本段字词句基础知识 沧海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
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
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
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澹澹 “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
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
如刘向《九叹·愍命》“情澹澹其若渊”。又可形容广漠。
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
萧瑟 “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本诗“秋风萧瑟”用本义。
又写作“萧飒”。 “萧瑟”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
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灿烂 “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
本诗“星汉灿烂”,灿烂,光彩耀眼。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灿烂:辞藻华美。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为配乐歌唱而加上的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