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老师是一个越当越轻松的职业,一天就上两节课,只要摸索过几年后就可以熟门熟路了,轻轻松松就可以把课时完成。真的是这样的吗?事实上,除了上好那几堂课之外,备课、批改作业、专业积累、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自身素养的提升……都是需要老师们花大功夫去完成的。老师这个职业,功夫不只在那几堂课里。
课外要钻、要挤、要创新
黄恩红(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中学教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必说搜索材料,选题、编题的不易,也不必说课件做起来的艰难,就说备出一节像样的课,是多么的难求,更别说推陈出新,搞个性化设计了,那真的需要钻研,钻研教材、教法、学法。
作为教师,我常常思考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教师到底教什么?我总结出一条:确定知识点、能力点、重难点,是创新的根基,模仿别人的都只是空壳、躯体,少了一节课的魂。而这需要老师字斟句酌地思索,常读常新,常有发现,因此备课无止境。
有了魂,还要想思路,如何引导学生将目标实现,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的多少,学习的形式,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地组织语言,连时间的分配都要精确到分……每节课都如此。一节课可以备上一个星期,公开课、参赛课要磨上一个月,而这样的备课完全在班外。
将课外时间浸泡在书中
张英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中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自己的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泡在了书中:中外名著,与学科教学有关的专业书籍、报刊等,都在我的阅读圈内。
不只读,而且背。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我必然要背熟;而不要求学生背诵的一些名篇,我也要争取背熟,比如《长恨歌》《离骚》等。读得多,背得多,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做背诵示范,能信手拈来合适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补充给学生。记得一次课间跟学生聊天,说到“中华好诗词”节目,有学生马上接口道:“节目里的不少诗句您都在课堂上提到过……”
不只读、背,而且坚持写作。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当然应该常常练,写教学反思,写教学论文,写散文,写诗歌……写作的过程,既是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摸索写作教学规律的过程。因为常写,能写,所以便能看出学生习作的优劣所在,能给予学生的习作以个性化的指导。当学生从我在课堂上展示的文章中领悟到写作的某方面要义时,当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写作水平提升、获得奖项且发表习作时,快乐便充盈于我的心中。
积累是一辈子的事
阮胜明(安徽省铜陵县董店中学):记得自己刚走上讲台那会儿,我的老师告诫我: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记住了这句话。做教师三十多年来,我一直谨记这位老师的教导,不辞劳苦地博览群书,一点一滴地日积月累。有了高度,教学就顺理成章地驾轻就熟。而这样的积累是一辈子的事。
作为一名老师,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你得知晓;古今中外,名人轶事,你得清楚;就是其他学科,你也得略知一二……这一切,都得靠积累来实现。积累,就是积沙成塔;积累,就是集腋成裘。通过不断积累,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学生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看中的就是我的知识水准。我的课上得好不好,不是课堂45分的事,是课外10个45分钟甚至100个45分钟的事。没有课外的积累,就没有课堂的高度;没有课外的积累,就没有课堂的精彩;没有课外的积累,就没有课堂的魅力。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想要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使你的课堂出彩,那就做好积累吧。
批改作业要面面俱到
高辉(北京市大兴区垡上中学):“小伊,作文里的人物不够丰满,加入充分的人物描写方法,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活’起来。”小伊忽闪着大眼睛用力地点点头,进入了修改的状态。
工作中,这样的场景总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进行着。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查漏补缺。每天面对眼前这堆得如小山般的一沓沓厚厚的作业本,欣慰中不免有些心酸。欣慰的是这一行行清晰的批语和红红的对勾是我工作中点滴的印记,它承载着我的付出,它验证着我上课的效果。
短短的45分钟,要用去多倍的时间来加以巩固,字词、阅读、写作样样要练习,哪项练习不到位都不行。练习背后老师要下的功夫可就更大了。特别是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可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小到一句话,大至成篇的作文,写好评语还不够,还要面批,现身说法,现场指导。就这样说了改、改了说,巨大的修改任务,当然需要时间作为陪衬。
专业积累提升教师魅力
王永飞(辽宁省建平三家中学):当一个老师容易,可当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好老师,一定是在教书育人方面让学生、家长和社会高度认可的老师,一定是具有很高人格魅力和较高学识水平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一定离不开长期的专业积累。
老师,是专业技术人员,这里的专业,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一是教育学专业。要当一个好老师,光有理想和热情不行,要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光有专业知识技能也不行,还要有指导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一个好老师,要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就需要在所教学科的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并能不断跟踪学习本学科的专业进展。一个好老师,时刻都不会忘记育人,这离不开教育学专业的指导,并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学理论。无论是学科专业,还是教育学专业,好老师,都能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必须因材施教,没有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是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认同你的。好老师的魅力,学生在长知识、长身体、学做人的过程中,自然会感觉到,这样的魅力就源自专业积累。
勤练课外功 虽苦更有甜
陈俊龙(四川省珙县教育局):都说“人不学,要落后”,在这个知识快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毫无疑问,教师也离不开学习。且不说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政治学习必不可少,就是业务的进修,也没有个尽头。这些年,从起初的教师基本功(包括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的练习与考核、电教技术的使用,到后来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白板、多媒体,再到现在的云平台、翻转课堂,还有新教材培训、新课标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都需要老师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去学习、成长。
事实上,教师除了每天完成上课任务外,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班级管理……都是需要老师们花大工夫去准备完成的。老师这个职业,功夫不只在那几堂课里。认为当老师是一个越当越轻松的职业,一天就上两节课,只要摸索过几年后就可以熟门熟路,轻轻松松就可以把课时完成,显然是对教师职业的表面、肤浅的认识和不理解。几年的摸索,最多只是教材内容的熟悉而已。教无定法,而且面对的学生不同,学情也迥异,如果教师不认真练好课外功夫,怎能从容应对课堂的变化,又怎能实现高效课堂?
要做一名称职甚至优秀的教师,离不开修炼方方面面的课外功夫。这样才可能驾轻就熟,熟门熟路,轻轻松松把课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