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文学以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为辉煌.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代表作品是《左传》,《国语》,《战国策》,这三部书主要记载了春秋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重大事件和众多历史人物的活动事迹,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它们在体例和文辞上各有特色.《左传》是一部补注《春秋》的历史新著,是继《春秋》之后的第二部编年体史书,按年月顺序来叙事记人,做到了辗转互见;《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侧重于记载各国大事中的对话言辞;《战国策》也是国别体史书,多记载战国斗争中纵横家的活动事迹.《左传》善于叙事,特别善于写战争,情节真实生动;《国语》记史实,大多通过君王的言论和士臣的谏对之辞来表现;《战国策》兼有《左传》和《国语》叙事记言之长,以"士"的形象为主体,多渲染夸张.《左传》记人,善于通过行事,细节,矛盾冲突来刻画性格;《国语》多通过旁议,对话来突出人物特点;《战国策》则追求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从文辞看,《左传》是史家之笔,讲究婉约严谨,准确翔实;《国语》是谏对之辞,注重朴实简练,逻辑严密;《战国策》是策士之言,追求铺陈夸饰,文笔酣畅,以气势和辞采取胜.这三部书以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显示出先秦历史散文的卓越成就.
诸子散文是一种政治性,哲理性的论辩文,即诸子百家对自然和社会提出各种不同观点,阐述各自政治主张的论说文.随着百家争鸣形势的发展,产生了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君书》,《韩非子》,墨家的《墨子》,杂家的《吕氏春秋》,兵家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名家的《公孙龙子》等诸子散文著作,其中以《庄子》和《孟子》文学价值最高.诸子散文在思想内容,文风,语言艺术和文体发展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诸子思想活跃,,他们"各引一端,崇其所尚,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班固《汉书 艺文志》),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仁政"和"王道",崇尚仁义礼乐;或主张兼爱非攻,宣传尚贤节用;或主张顺应自然,鼓吹隐世无为;或主张人定胜天,强调学而知之;或主张君主集权,提倡奖励耕战……这些理论和主张,反映了不同阶级和政治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文风上,各有特色.《论语》平易雅正,含蓄醇朴;《老子》哲理深邃,富有韵味;《墨子》质朴明快,逻辑严密;《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文思奇幻,汪洋恣肆;《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在语言艺术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采和修辞,大量运用一些对偶,排比,比喻,寓言和故事,用生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深奥的道理,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在文体上,《论语》是一种语录体散文;《墨子》文章论点集中,条理分明.初具篇章结构;《孟子》多采用长篇对答形式论辩和说理,显示了语录体到专题论文的发展趋向;《庄子》文章多数是专题立论;《荀子》和《韩非子》则完善了论说文的立论和驳论体制,使先秦论说文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地步.诸子散文对后世论说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