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三个层面-文言、文学、文化
一、文言教学的目标定位
2003年人教版高中 语文 必修教材中的文言及古诗词接近阅读内容的一半,高中 语文 现行实验教材中文言的学习也占据了相当多的份额。那么,高中 语文 中的文言文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是一个不得不明确的问题。走进现在的 语文 课堂会发现:许多教师只在大讲之乎者也,师生都在忙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晰”,有人甚至将其等同于外语的教学。文言文中所积淀的古人灿烂的文化、深刻的智慧以及不朽的文采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有文言字词。好一个枯燥了得,师生好一个“累”字了得。究其依据,原来是考试题型中有考实词、虚词、词法、句式。殊不知,这种教学则是在艺术、文化的殿堂门外磨蹭却不能够登堂入室,更不能取其瑰宝、汲其智慧来丰富自我的精神家园。也背离了 语文 课的课程目标。那么如何给文言文教学进行目标定位呢?
《普通高中 语文 课程标准》确立的课程目标为:学生要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 素养。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织教学,“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具体规定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选修课中的“诗歌与散文”系列的目标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是不能只停留在文言知识教学的层面上,还要在鉴赏、领悟、拓展、创新上提升文言文学习的境界。简而言之,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应为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层面。文言文课堂教学应由文言知识这个语言基础的层面上升到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文学鉴赏,感受领悟古文中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最后再进一步引领学生去发现古文中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进而构建学生自己的对传统文化的审视能力、传承能力,构建学生自己的生存智慧。
二、文言文中的文学、文化内涵
2003年人教版的 语文 必修教材中,我国古代散文就占有10个单元,从先秦史传散文、先秦诸子散文到汉魏晋散文、唐宋散文、明清散文,这些散文文本所记载的就是我国社会的历史沿革、政治变迁、历代志士仁人的精神追求、人生理想、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艺术风貌等等,它承载的是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文化等等,它蕴含着几千年的民族思想文化的丰富积淀以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古人的生存智慧。因此,古代散文的学习本身不只是要学生掌握文言这个语言工具,古代散文本身就是古人思想文化艺术成果的载体,是学生要汲取、传承、践行的对象。所以特级教师韩军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指的就是文言文的学习要在古文经典中涵泳体悟,在历代先贤用智慧垒就的精神家园中探幽取精,进而获得文学、文化、精神、智慧的滋养。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儒家的济世情怀、仁爱精神,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其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老庄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其他各家或纵横 捭 阖,或雄辩千古。这里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起始,有的虽有些古朴,但却闪烁着古人艺术的才华和非凡的智慧。汉魏更是充满了才情与风骨。一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足以让后人从涵泳中咀嚼获得无尽的体悟享受。唐宋散文中名家辈出,让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更加璀璨夺目。苏轼的一组《赤壁赋》不仅是文学上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把中国文化史上的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哲理融入其中,……因此,文言文的学习,文言知识的学习只是为学生进入古人为我们所构建的精神家园铺平道路。同时,文言是我们母语的源头,我们既要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又要从中获得更为重要的精神滋养。
三、课堂中三个层面的生成
首先,文言知识的学习是基础,是学生读懂文本的基础与手段,也是学生进行鉴赏以至走进作者心灵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前提。是帮助学生进行鉴赏与对话的语言工具。课堂上可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与辅导。借助于大量阅读来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的规律。
其次,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需要老师作一些引领,因为作者及其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与学生都有一定的时空距离,要想让学生真正能与作者进行对话,能真切地体悟作品中的生活,教师就要以对话中的首席在学生、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之间进行沟通、引领,并展开对话,进而去体悟作者的思想、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第三,让学生获得文化的浸润。如学习《赤壁赋》,学生在领略了清风明月的意境和作者心灵的痛苦突围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苏轼的魅力内涵。儒家的“入世”情怀,道家的“出世”超脱,佛学的“禅悟”智慧,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令人仰慕的文人形象!一个灾难与痛苦打不倒的苏轼!苏轼也为中国古代文人营建了一个精神圣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精神滋养将是教学的最高追求。
当然,文言文教学三个层面的生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更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文言文的原文化(文言知识)与负载文化的关系,引领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收获多元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