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螺寺的印象,来自从各个地方看到它那大大的红螺雕塑。它地处风景清秀的京北怀柔区,所以,我一直认为它是个风景不错的景点,倒是没太注重他是个寺院。
红螺寺的宣传语中说,南有普陀,北有红螺。它又是北方佛教一个重要的发祥地,我想既然从佛教渊源以及风景上都可以叫板普陀的话,那一定值得前往。所以,在一个清明小假期,它成了我新一年郊游的第一站。
我们从东直门出发,直达红螺寺的旅游专线,终点就停在景区门口,倒是十分方便。买票、拍照、兴奋,一阵游景点的惯常动作后,我们进景区大门,穿过一段绿竹掩映的小道,就看到了红螺寺标志性的红螺塑像,建在一小小的水池旁边,池中是两尊汉白玉的螺仙女和两条鲤鱼,此处命名为螺仙洞。这里算不上是红螺寺的一处景点,但是,毕竟首先点明了红螺的主题,再加上还有一株挂满红色祈福带的榕树,一个扔了很多硬币的乌龟池,以及一个用铜钱砸的铜钱铃铛圈,所以还是人头攒动,很是热闹,还没有佛寺的味道。
再沿着石板路继续往上走,一小段斜斜的粗糙的石板路后,达到红螺寺山门。黑瓦红墙的山门,门匾上书:“护国资福禅寺”。山门显得颇有些沧桑,并不像故宫的红墙一样被粉饰一新,能透露出古刹的感觉。门口两尊石狮,石狮旁各一株紫色玉兰,正值花期,为这古老的地方添上灵动的色彩。山门并不大,所以没有气势恢宏的距离感,显得小巧可爱,很符合红螺寺这样平俗的名字。山门左边还有一口大钟,时时有游人花钱敲钟,一元一次,比很多地方收费都公道。每到一处寺院,最喜欢听到浑厚的钟声,当它响彻在寺院上空的时候,让人确信到了一处深山的佛院。
穿过山门,是天王殿,忘了是不是供奉的四大天王,同事说不能拍佛像,所以空凭可怜的记忆也许有误差,佛祖恕罪。
在殿门口敬香,每一个香客都十分虔诚,大家恭恭敬敬焚香三柱,口中默默有词,香炉青烟缭绕,送走芸芸众生的诸多祈愿,不知端坐在殿中的佛祖们,能否听到这些凡间的声音,并把它们与这些众生一一对上,施与保佑呢?
跨进殿中,自然是在蒲团上磕头跪拜。小心地报上自己的名字,说出自己的心愿。我也如同所有香客一样,完成这一全套的敬香、双手合十祈祷、叩拜。
每一个成规模的寺院,似乎都有固定的建制和模式,前殿完成礼拜,殿后门而出便进入下一进院落。一般第二进院落,即是寺院的主殿大雄宝殿了。里面供奉主佛和佛国的重要人物。红螺寺大雄宝殿内的三尊主佛,是佛祖释迦牟尼、弥勒佛和另一佛(忘了名号)。大雄宝殿的院落中有株雌雄银杏,树枝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只是当下季节,树叶还没长出,所以,看不到银杏叶遮天蔽日或者满树金灿灿的景象。
再从大雄宝殿后门出,第三进殿是三圣殿,供奉观音、文殊、普贤这三位大众最为熟悉的菩萨。三圣殿外有一大片紫藤,跟院子里的松树缠结在一起,只是现在紫藤还没有新叶,只有些干枯的藤条。倒是两旁的白玉兰开得很是茂盛,争相斗艳。三圣殿的两旁偏殿,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和达摩祖师,香火也是很旺。对于中国的百姓来说,逢佛便拜,不筛选,不挑剔,评价的唯一标准不是心中的信仰和喜好,而是是否灵验,多么入世,很有意思。
一座寺院也许有这完整的三进佛殿的建制,就是比较成规模和上规格吧。所以我以为,红螺寺用来上香的地方,就集中于此,剩下的后山,应该主要就是用来赏景了。
于是再沿山路上山,走到一处路标:观音路,这是上山的主路了。北方的山,陡和险应该都还用不上,海拔一般也不算高,所以,我们还是很快决定沿路而上的。走了几分钟后,路边出现一尊观音的塑像,行人都会驻足而拜,然后再前行。大概50米左右,又出现一尊,同为观音,但名号不同,姿态各异,于是再拜。如是遇见若干,才明白这条路何为观音路了。一路上布满观音菩萨塑像大约30多尊,一直通向半山上的观音寺。
香客上山专门去拜见观音菩萨,就是这样一路参拜上去,足见寺院的用心和这红螺寺的与众不同。
我们总算赶在晌午前来到了观音寺的面前。据说拜佛都是上午的。在观音寺的山门外,就能望见一条长长的,又十分有坡度的石梯直通主殿,两旁还有青松掩映。这种景象就让人想起唐僧缓缓登殿拜见如来的场景。一股敬畏与威严要比山下的主殿更深。山门外有一片还是光光树干的白杨,笔直的树干直指云天,树干的下半截绑满了红色的祈福带,就像给这些树缠上了红色的绑腿。
观音寺的山门也很朴素,只一幅门联:一心求佛智,平等行世间。进山门后,就是刚才看见的那段通天石梯,***有佛门讲究的108阶。我们踏阶而上,石梯尽头,便见观音。
据说红螺寺一贯灵验,观音寺的求子求姻缘更是声名在外,所以这里独辟殿宇,专供观音。来观音寺的众人从山脚而上,不辞辛苦一路参拜,也必想得到菩萨点拨与回应。我也本想在此求的一签或算上一卦,可惜菩萨没有在此安放通灵之人。那么,她可以听到我的心语么?
出了观音寺再往山上走,就完全为赏景了。四月的北京山花烂漫,只是这月初还不到时机,只有些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紫色的杜鹃装点着沿途。还没有漫山遍野的山桃花那种齐放的盛景,树和草也还有些枯黄,于是我们放弃继续上行,开始下山了。
途中风很大,几处观景的亭子也不敢多做停留。快到山脚的时候,有十二生肖神兽园和五百罗汉的塑像分散坐落在山间。罗汉们身披紫红色佛衣,静坐一长排,似乎正参加佛祖的法会。没有遇到僧侣的遗憾,因为它们带来的佛国静谧,得以弥补。
山脚的花很多,尤以紫色杜鹃和黄色连翘为最。这个季节,黄色连翘在北京各处可见,但紫色杜鹃唯此独有,难怪说杜鹃就是红螺寺的代表花卉。
总体来说,红螺寺更是一个上香之所,而非清修之地。比之潭柘寺即便有香客,也透出恢宏的和距离的景况,红螺寺的确显得亲民很多。她温柔地接纳着无数前来祈福的善男信女。这里不是一处出家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修行净土,而是处处充满着人间香火,能让世人与神仙对话的祈愿之地。或许正因为有这样的寺院存在,让人们相信,他们可以有机会接触神灵,并相信神灵对人们的庇佑,从而才有可能在众生之中,总会出现有信徒,因为对神的感怀,愿意皈依佛门,代表曾经获佑的苍生,去偿还对神佛的义务。那种身心的清修,才必然是清苦且远离世俗,少有人间烟火的佛门净地,用纯粹的信仰和信念,达到精神上追寻佛祖的境界。它与世俗众人拜佛祈愿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却有各得其所的道理,因为再高远的世事,总归有一个媒介与大众相接,从而获得相依***存。
所以,在这里不必有佛国的庄严与清净,因为本就是接纳凡尘的地方,佛祖们在这里聆听人间喜怒哀乐,接纳世间百态,芸芸众生。所以再次回到山脚,相信佛祖不会责怪螺仙池周围嘈杂的人群扰了他们的清净,反而会慈祥地看着这些人们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因为,就如门前墙上弘一法师所言:造一方净土,结万众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