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形散而神不散 应该怎样去理解

形散而神不散 应该怎样去理解

“形散神不散”,表明了散文外在和内在的美学特质,而“形”、“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却更使散文具有了独特的韵致和魅力。散文的“神”不可散,但要化入“散”的“形”;散文的“形”须“散”,但却要融入不散之“神”,这是散文不同于其他所有文字样式的美学内涵。那么,如何将散文的“形”和“神”统一起来呢?著名散文家秦牧在《散文创作谈》中曾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散文虽‘散’而不乱,全靠思想把那一切材料统一起来,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这才成其为整齐的珠串。”如《故都的秋》中,由于作者的思想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所以就不写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作者是“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蓝朵”,其余的景也都以“冷色”为主,无不都是为突出“清”“静”“悲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