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精彩演讲稿 相同的血脉,***同的情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台湾作家罗兰,她的散文,简单而纯朴,那正是一所心灵的后花园。王国维先生也曾说过“人生三境”,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当念起这样的诗句,那些旷古情怀,竟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隧道,与现实的情感进行一次温情的拥抱;仿佛舞台的天鹅绒大幕已然拉开,将要在这上演一出个人历史剧;而你,如同在孤独地舞蹈,却无意间叩开了另一扇门扉,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心灵慰藉。就这样,哪怕是一个在现实中疲惫而倍感清冷的人,却找到了释放精神和灵魂的所在。
这,便是“文化的血脉”吧!几千年了,它们恣意地流淌着,从漠河到南沙群岛,从昆仑山到日月潭,都在尽情吟咏旷古的情怀。因为我们同宗,因为我们同源,一脉相承,就让我们拥有了***同的情愫。所以,登山则情怀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松下听琴,雪夜围炉,或曲水蜿蜒于兰亭之下,秉烛夜游于桃李之园。泛舟江河,一蓑烟雨,寄悠然淡泊之情;寄傲丹青,满卷淋漓,渐入酣畅佳境~~~~~如此的意境,是因为独到的心绪,独有的情结,特别的寄托。这一份细腻的感情,朋友,你能理解吗?你能读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吗?你能听懂“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时”吗?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小时候我不明白外公为何捧着泛黄的相片而泫然欲泪,后来才得知相片上的是外公的大哥和二哥,解放前去了台湾,之后再没回来。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了,外公以他最简单的方式寄托着他的思念。
这时,我也就读懂了席慕容的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明白了外公曾经对我讲述的往事:五六十年代,两岸的亲人总是冒着危险用收音机倾听乡情乡音;七八十年代,他们以电视为媒介,寻觅失散多年的亲人。我也理解了我家乡的台胞为何如此热情地捐资办学、铺路修桥。他们都以最简洁的方式寄托了对家园的思念与热爱的情感。
正因为我们有***同的文化血脉,相同的历史心跳,才能寄托相同的精神,才有这样和谐一致的情怀。
朋友们,让我们再次认真地审视中华民族独有的方块象形字,认真地诊断中华民族的文化动脉,深刻地品味我们***同的情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