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最美的角度(散文)

最美的角度(散文)

童小汐

院子里传来木头与不锈钢缱绻出一阵阵规律的铮铮声响,偶尔可以听到木头相互剥离时的清脆的咔嚓声,自远而近,渐渐在耳边清晰、扩大了起来。接着是咚咚咚榔头敲碎煤块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撞击着这个尚在酣甜入梦的村落,切割出了黑夜与白昼。在一片朦胧的阒黑中,不必睁开眼,我就可以在无边辽远的静寂里,听声辨位。轻易的感知院子里那一个晃动的人影、移动的方向、流动的时间,一如过去三年不变的日日与夜夜。

这是凌晨五点先生在院子里借着灯光解锯木头和砸碳的声音。在这种声音里我无法心安理得地睡懒觉,赶快起床洗漱,收拾停当后打开台灯,展开书本晨读。

开门声响起,透过门窗我看到先生在客厅里洗手。先生总是衣着端整,从有记忆开始,我就很少见到他真正开怀的大笑。即便是在最该松懈欢畅的时刻,穿过了喧腾的声浪,我还是可以望见那双严竣的眼,还有始终难以舒展的眉头。

三年来,我所见到的是先生一年总有三个四个月奔波的劳碌。再后来为了给他母亲数次治病,花光了所有,一时陷入经济上难以摆脱的困窘。这些一直像是场挥不去、打不散的梦魇,终日在我心底、眸间,带着羞赧、难堪的色调盘旋缭绕着,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昨天我和师姐跟先生去市区逛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摆放在货架前的价目牌,即便在每个农历年前都会以各式亮丽缤纷的新妍登场,牌面上的数字,却极为顽固的不知变通。先生一边看一边向前走,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平时就不爱说话的他,此时更让我觉得心情沉重,因为他的眉间又有了深深的蹙痕。

先生有时候会对着我和师姐念叨:“一场疫情袭来,我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了!你们花钱省着点,节约用电,晚上睡觉前记得熄灯,笔墨纸张尽可能地重复利用,少去市区逛街。”听到这些话,我总是感到愧疚。师姐马上从包里拿出她的积攒的工资,伸手给先生,这种时候我更是坐立不安,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先生不要师姐的一分钱,就像过去我“阔绰”的时候给他钱一样,他分文不取。我还专门问过他,他的回答是:“拿别人的手短,容易丧失自由意志。你好好学习,别试图拿钱来收买我,这种把戏我实在是见得太多了,如果我贪婪的话,现在也不至于这样拮据。做人要端端正正,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轻易接受。”当时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委屈自己?为什么不能关照好自己的衣食温饱?

两年来,物价飞也似的波动、油电失序般的飙涨、工业区间歇性的停摆……这些鲜明热烈的事件与这些诡异激昂的数值,彷佛与我们分处在两个陌生的世界。先生自有他的主张和信念,面对物质匮乏的现状,他总是想方设法用自己方式去赚取应得的回报,而对更多的诱惑,他的心里始终有没得商量的强力护卫。

青春正盛时,难以理解为何在这浩淼广袤的天与地之间,不能像只隐忍寒冬后蓄势起飞的鹰,振翅,以一种昂扬的姿态直冲而上。我多么想量出一种骄傲的角度,只要抬起头便能仰望成天际间最美丽的弧线。

我对先生说:“唉先生,如果我是你,我会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哦!我会翱翔在广袤的天地间喔!”先生对我说:“那你就好好学习,希望你高飞的时候抬起头来,而不要俯首,对这个世界乞求或讨饶。”只是这样的争论在过去以及当时,从来不曾改变什么。先生仍旧是以一成不变的倔强哦,就这样曲谨而谦恭的生活着。

听师姐说有时候面临断粮,他就去最近的城市随便找个高中代课,两个月下来就拿了工资走人,离开的时候全校的师生都不知道他真实的名字。师姐当时去校门口去接他,竟然一大群学生跑来让他留下联系方式,喊着:“萧老师!什么时候再来!不走好不好?有没有手机号码?企鹅也可以啊!”师姐说,先生只是对着学生微笑摇头,直到钻进出租车驰去。

先生才不叫什么“萧老师”,我寻找这个与他能够联系在一起的“萧”字,竟然一点线索都未发现,所以我断定那只是他随口说的一个名字。我相信师姐所说的,不然在这个山村,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手艺非常好的瓦工,而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只叫他“先生”,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个称呼是央金大叔慢慢说出去的。

很多次我见他都被人叫去铺地砖,刮腻子。央金大叔笑嘻嘻地说:“他好手艺呀,这个地方找不出来第二个,所以叫他干活的人很多。”塔尔寺是他经常去做义工,去给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修葺的地方,但卓玛阿姨每次陪我去找他的时候,看到的总是几个身披棕红色僧衣的喇嘛站在他身边说说笑笑,难道是一边抡锤,一边论禅?

央金大叔和卓玛阿姨至今都不知道这位“先生”究竟姓甚名谁,也从未听到过有人问他究竟是谁。瓦工?哈哈,真是一个神秘而奇怪的“瓦工”。

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先生成为我骄傲的角度,为了向这样“怯懦”的角度宣战,我把自己与生命中最亲近的人,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隔离。不再于每个梦与醒的交际,殷殷探寻着在每一个黧黑中忙碌的身影;不再轻挽起那弯厚实的臂膀,踩踏着余晖切切追问着这一次去哪里刮腻子了,又去哪里铺地砖了,收多少工钱。

时光之流彷佛也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静默了。无处可去,先生在沙发上独坐的身影,有些沉重、有些落寞。映照的,其实比较贴近我心中难以排遣的寂寥和愧欠。

村落里有块空地已经围了好久的绿色铁皮栅栏,前阵子栅栏撤开,几部挖土机进驻,为天暖后开工做准备。央金大叔开始忙着收拾他那辆停放好久的重卡,竟然跑来我家,对先生说:“那边要盖房子了!我也去那边装载,房子盖好的话,你就有活干了。”央金大叔笑得眼角眉角弯弯,乐得开怀,递给先生一支烟,他露出的手肘、手掌看起来青筋毕露。

我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有点紧张,还好,就算去那边干活,离家也不远。我偷偷瞅先生,见他只是微微一笑,一句话也不说。先生的轮廓很深,笑容腼腆,见谁都如此,寡言少语,一脸的神情全是知性。我和师姐对他小心翼翼,那是对师父的敬畏,但后来发现他比我们更小心翼翼。结果我们那种小孩没大没小的本性就全出来了,当他“下班”之后,一起吃饭,我们就缠着他问东问西。

他轻易不说话,一旦开口必是言之有物,甚至机智风趣,还拥有很多绝活。记得十三岁那年刚刚拜师,见他蹲在院子里一个人抽闷烟,我就蹦蹦跳跳地凑过去问他:“唉先生,我爸爸说您会画画,您真的会画画吗?”第一年总称呼他为“您”,第二年才变成“你”的,原因是我对他不再有任何陌生的感觉。

先生瞅我一眼,淡淡地说:“会画一点儿,放心吧,教你绰绰有余了。”

“那你画一只老虎我瞧瞧喔!”我也蹲在他面前,托着腮问他。先生随手取了一根枯树枝,就地画了起来,没有停顿哦,竟然是一笔完成的,果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接着我让他画长颈鹿、狮子、鸟……他全都是一笔即可完成。

“你看我画得怎么样?这叫‘一笔画’,简单得像个一,不过你要先学会这个,我再教你真正的画画本领。”先生满脸和蔼地对我说。

随着年龄增长,愈理解先生是那样的难得。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却只凭自己劳力谋生的先生,知道给我最大的学习空间,那是慈父才有的温柔,也给予我最直接、最纯粹的亲情挚爱。

有谁的一生皆一路平安、一生顺遂无波?

所谓的生活,似乎是一连串挑战和磨练组合而成的有机体。心情忐忑不安地期待拥有一段感情,在这条“爱情”路上跌跌撞撞。所有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能够用脑子理解的“有原因”负面事件,当它们发生时,因为误以为自己对这些事情握有些许掌控力,所以还不至于负面到心理层面太过难以承受。但人的一生似乎总会发生几件原因不明的负面事件,恶运偏好采取不请自来的姿态,翩然降临在人的头上。

先生住院那段时间,我着实吓坏了,彷佛站在充满迷雾的十字路口,连过去都显得模糊,未来的方向里看不见任何出路。如今回忆那些岁月似乎总是灰蒙蒙的,什么都看不真切,有种即将永远陷溺在昏天暗地之中的无望感,紧紧包裹住自己。

我不是喜欢对人说出内心话的人,只好默默收拾乌云密布的情绪,小心藏好心灰意冷的表情,努力想要振作起来,却时常欲振乏力,感觉好像身体里的能量被打得意志歪斜,再也无法挺直背脊继续往前迈进。

记得那时候的自己,当不想做什么的时候,就看书。

先生见我消沉,对我说:“太阳始终都在,太阳依然在那。”

我不知道先生自己是否知道“太阳始终都在,太阳依然在那”。这段时间,一向寡言的他又愈加沉默了。劈柴砸碳,洗衣做饭,从来没有丝毫迟疑、从来不曾假手他人。忙碌而沉重的学业,让我在匆匆的光阴中总和他无法亲密无间地相处,像是无法交集的平行线,可以深深凝望,却无法再向他更靠近。独自来来回回仓卒奔波于家中与外地之间,上上下下一肩背起虚弱但并不轻盈的身躯。

生活中他从不虚伪地做任何事,厌恶华而不实,在我眼里他是顶天立地、强悍如磐石的勇士,就算身在困境,他仍然能武装起自己,整肃起情绪,稳固的、牢靠的踏出每一步。

那天自己卸下央金大叔车上载的两袋子大米,央金大叔要帮忙背进去放厨房里,他坚持要自己背,央金大叔就把米袋子放在他背上,他说把另一袋也放上去。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厨房,禁不住,折弯了的腰,不断自发际间滚落出斗大的汗滴。在朦胧的、温热的视线里,我突然觉得他被折弯腰的幅度像极了雨后那道绮丽的虹,在天边标帜着人间幸福的落脚处。

客厅的沙发上总有他孤单的身影。我无法解读先生的思绪,无法去揣测该用什么样的心境好承受如此漫长的空虚。现在回头看,也难以理解当时的自己,为何没有能力想过为一颗萧索的心温热起一盏光明。

趁他喝茶的时候,我就去坐在他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笑,他总是用一种最体贴的高度,陪着我细细观赏我眼中的发现;总是侧着耳,无比享受的、专注的谛听我如枝头雀鸟的软语啁啾;他总是微笑着看我夸张的表情。时间,伴着春风跨越了年代,在我盈盈的笑语中漾出了蜜。

会不会,其实繁花正盛,我却还在自己的冬季,迟迟的向更远的地方张望。是不是,我以为等不到、要不到的,其实一直都慎重的摆放在眼前,只是让飘落的纤尘蒙上了心……

前几天,先生在山上租了一块田地。那天大中午见他扛着铁锹去外面,我赶紧和师姐跟着去了,以为他是去地里找些好看的石子儿什么的,结果去了之后见他忙着修整田埂,一踩一挖一扬一拍,很有节奏感,时不时还往手心吐点口水,接着又攥紧铁锹重复起来。

“干嘛把口水吐在手上?”我奇怪地问先生。师姐在一旁掩口笑,我更加好奇。

“防滑,这样攥着铁锹更有力。”先生一边拍整田埂一边说。

又看到他时不时弯腰的姿势,这让我颇不理解。我歪着脑袋问先生:“唉,你这是打算要在这种地吗?”

先生一听突然笑了,回过头道:“种地怎么了?小小年纪就学得这么势利市侩可不行,别瞧不起农民呀,我也是农民出身,小时候可没少在农田里干活,撒种子化肥,割麦子,收玉米,半夜三更在月光下给地浇水……哎,上回去西宁,在街头你看见有卖煮玉米的,你不是说非常好吃吗?你当时还问我这个是什么?那就是玉米,怎么来的呢?就是从这片土壤里长出来的,没有农民的劳作,你能吃到那么好吃的东西?”先生说着接着踩挖。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将小拇指戳进酒窝,惊奇地看着先生,思绪万千。

“一看就知道妹妹从来就没有去过农田,竟然连玉米都不认识。”师姐在一旁嘲笑我。

“哈!不见得你都懂哦!上次先生带我们去吃西餐,你怎么连刀叉都不会用?竟然用手抓起来就吃喔!”我说着朝她翻个白眼儿。师姐的脸微微泛红,也白了我一眼,转过身子去。

“世界上也就土壤是最真实的,它从不说谎。种地也很好,可以活络筋骨,聊以解忧啊。这山上的几亩方田,当然不比辽远富饶的远方故土,但能给我带来快乐和满足。”先生打断和我师姐的争吵。我看到喜悦洋溢在他的眉宇和唇间,浓得化不开。

生活的节奏突然轻快了起来。先生收拾好田地里的辛劳,换上一身舒适简便的工作服,立刻接手家务,一刻也不得闲,开始洗洗刷刷,准备过年。

不用亲临现场,我已经可以预见到了夏季的时候:灿亮的丽日下、秀峦环抱的蔬圃中,弯腰勤耕后,那飞扬的神情。那在一片黛绿与釉青的大地间,擦把汗、迎向风,荷锄而立的英姿。

日幕低垂,鼓胀的麻袋(这里常见的一种袋子)尽是丰满的收成。甜玉米、土豆,豌豆、胡麻、白菜……先生掩不住的骄傲,藏不了的喜悦,像是召唤着我们赶赴一场青青草原上的盛筵。枝繁叶茂,春华沿路相伴;有和风,有绿荫,有一切最好与最美的气息——泥土的香味。

只有在最静、最寂、最高的夜空里,如织的星流才会串成一弯清浅,逶逦成天边的黎明。

蹀躞的步履,走过了三分之一的岁月。一路上怀抱了太多的杂质,让我始终用难解的愤恚,怨怼着先生的“卑微”、“小心”和“怯懦”、“刚愎”。

直到跋涉过万水千山,我才终于学会放下仆仆的风尘。松开手、抖抖身,以一片无瑕的冰心,感受那沧桑的灵魂所绽放的,温润的光彩。深深鞠躬,俯身向这有情天地献上感恩。那是珍视着手中所拥有的、双足所实踏的,从不舍近求远的护持之爱。

先生教会我,抬头、细望,才能品味人世间最平凡隽永的况味。往下扎出愈深的根,向上自能伸展出愈昂扬的姿态。

纤尘不染、如水澄净的夜色中,先生弯腰的角度,是对生活对生命的虔敬的弯腰角度——是我所遇见过的,最美丽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