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生于书香门第,长于诗礼人家。她才华横溢,热血满怀,为了正义,她可以奋笔疾书,奔走呼号。她悲天悯人,伤春怀秋,为了信念,为了爱情,她可以无所畏惧,肝肠寸断,却未能在人世间安然度过二十六个春华。
旷世才女石评梅,“以升华之笔,写哀时之痛”,那清妙绚丽的文字,动人心魄的诗篇,足以让她与吕碧城、张爱玲、萧红争奇斗艳,并称“民国四大才女”。
《石评梅传》这本书,讲述了民国才女石评梅悲情却又惊鸿的一生,再现了石评梅与高君宇那段凄美的传奇爱情故事。
1.从小 饱读古文经典
1902年9月20日,石评梅出生在山西平定县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从小教她认字,读四书五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石评梅原名叫汝壁,由于喜欢梅花,自己改名为石评梅。她还曾自画了一幅梅花图,黑枝淡化,凌雪而立,简单的几笔勾勒,竟然有了不同凡响的韵味。
在“抓周礼”上,石评梅抓了一本书册,这让父亲有些意外和高兴。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父亲石铭不仅没有常规陋习,反而希望女儿能够饱读诗书,从而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考。
《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都是石评梅熟读的古文经典,在父亲的教育引导下,她不仅能学而不倦,更能够对这些文字反复记忆,熟读成诵。
在石家花园,在檎林书院,留下了石评梅和父亲温书的点滴回忆。适逢天气晴好的时候,石评梅还会帮着父亲晒书,父女俩不言而喻的快乐,在他们相视一笑的默契里。
石家花园旁边有一个百年的洗砚池,池旁有“洗砚池”三个隶书大字,石评梅很喜欢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因而经常来这里读书、写字、吟诗、画画。
石评梅喜欢一个人的清欢,也喜欢众人一起的快乐。在“洗砚池”旁,可以寻见石评梅与家人们一起快乐成长的影子。
石评梅的父亲从幼年时引导她学习各种古文经典。是父亲让她知道,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有受教育的必要。为了给她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石铭举家搬迁太原,背井离乡,让石评梅有机会接受了新式教育。
2.伟大的反抗精神
在太原附小读书的时候,石评梅不论从学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有了高度的提升。一切顺顺利利,然而最后的升学考试还是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
为了那次升学考试,为了顺利地进入太原女子师范学校继续学习,石评梅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努力学习。
然而,升学考试题目“女子无才便是德”,让石评梅陷入了为难。
石评梅从小在宽松自如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父亲不以封建礼教来束缚她,反而教她读书习字。在其他的女子没有机会外出的情况下,她可以光着大脚丫子到处跑。她反对封建礼教的成见,性格刚烈不屈,极具反抗精神。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石评梅终于决定落笔答题。她不打算顺着题目的意思来附庸封建旧思想,她要写文驳斥,反其道而行。
父母本以为她会因这篇文章给自己惹上麻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哪知阅卷老师陈锡康对她的“另类”文章刮目相看,并且给了她高分,她一跃成了第一名,考上了太原女子师范学校的公费名额。
后来,石评梅在国文考试中的大胆质疑被传为美谈,她很快成为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小有名气的人物。
她的反抗精神,让她的人生有了喜剧性的转变,更令父母喜出望外。
3.在大学显露文学天赋
石评梅于太原女子师范毕业之后,便回到了家乡平定县,但是她一直心向北京,壮志未酬。后来她随同乡吴天放去了北京,并在他的帮助下考取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的日子,石评梅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每天上完课,石评梅会去图书馆看书,那里有她喜欢的文学书籍,也有《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可以翻阅。
有很多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课外的阅读量上都难以超越她。除此之外,石评梅自己也会经常买一些喜欢的文学刊物来看,对于知识的渴求,她从来都是喜欢贪多的。
石评梅自幼随父亲熟读古文经典。她在小学中学的文学天赋就格外的突出,时间的积淀和自身的勤奋,让石评梅的才学越发精湛,在师大图书馆的博览和学习,让石评梅的阅读经验更加广泛,也让她的文学修养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新文化革命以来,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白话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逐步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石评梅在太原学习的时候,就对新式文学有很大的兴趣,也非常喜欢这些不同用古文的通俗文体。
胡适的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大名,石评梅早已听说过,因而她去逛书店的时候就买了一本。
《尝试集》之后,也有很多的新诗佳作涌现,像郭沫若的《女神》便是风靡一时。
当时北京的各种社团云集,诗社也不在少数,当时很有名气的湖畔诗社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
石评梅因为耳濡目染,也开始有了创作新诗的兴趣,她的第一首诗便是《夜行》,于1921年12月21日发表在山西大学新***和学会学刊《新***和》的第一卷上。
石评梅作为一名体育生,却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领先了许多文科专业的学生,这让她的老师和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
石评梅自己也格外的兴奋,毕竟这是她的处女作,对于有写作梦想的人来说,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石评梅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作品越写越多,类型越来越广泛,发布在刊物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石评梅笔耕不辍,陆续发表了许多新作,渐渐地成了北京文坛上小有名气的作家。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她都有过尝试,却都有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新诗和散文的创作上,成果丰硕,佳绩连连。
时光翩跹,流年如梦。石评梅一直都秉承着谦虚、勤奋的态度,她知道功名乃身外之物,有真才实学才是她应追求的境界。
4.初恋失败,感情受挫
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缘分,也是一种幸运;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命运,也是一种考验。
石评梅和吴天放的爱情,以浪漫的方式拉开序幕,吴天放不仅博学多才,而且也是仪表堂堂,玉树临风,他以自己的热情展开攻势,捕获了少女的芳心。
吴天放知道石评梅喜欢梅花,因而每次去学校见石评梅的时候,他就会带一些印有梅花图案的信笺,有时也会应景在上面附几首诗送给她。石评梅很是喜欢。
寒冬时节,梅花绽放的时候,吴天放也会给石评梅带一些新鲜的梅花,插在花瓶里煞是好看。石评梅对吴天放这看似平常、实则有心的浪漫举动都一一记在心上,她将自己的那颗心完完全全的交付给了他,只盼能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然而,一次意外的邂逅,石评梅知道了吴天放原来是有妇之夫,石评梅痛恨他的欺骗,她不敢相信自己一直以来如此珍视的爱情,竟是建立在一场用花言巧语编织的谎言之上。
就算她再爱他,她也不可能像旧时的女子那样与她人***享一夫,她也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幸福就随意去破坏别人的家庭。
与吴天放分手之后,石评梅很久都没有从这场让她耗尽心力的悲伤中走出来,因而她的心绪一直很低落,消沉。
关于这次失恋,石评梅没有过多的提及过,然而她的文字却无法掩饰她彼时的心情,在她的日记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记述:
5.遇见爱情,遇见革命的战友
在所有的遇见里,最能让石评梅感慨的应该就是高君宇了。
石评梅和高君宇的缘分似乎在冥冥中就已经注定了,即便离散在人群里,总有一天,他们也仍要相逢相遇。
高君宇早就听说过石评梅的芳名,因为她的父亲曾是高君宇的老师。
石评梅之前并不认识高君宇,也是从父亲的口中多次听到他的名字。后来吴天放带他去山西会馆参加同乡聚会,他才有机会与高君宇相识。
石评梅被高君宇的满怀激情的演讲所鼓舞,她在他的举手投足间看到了革命者应有的飒爽英姿和壮志豪情,也感受到了高君宇独特的个人魅力,因而对他很是敬仰。
高君宇出生于山西省静乐县(今娄烦县)的一个富裕家庭,年少时显现出超出常人的智力和才能,1912年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因才华出众,以“十八学士登瀛洲”而享誉太原城。
1916年 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在这里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启蒙教育,很快便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领袖,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来北京之前,石评梅一直期望着自己能像高君宇一样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启蒙教育,然后有机会投入到学生运动和进步的社会活动中去,然而却苦苦找不到出路。
听了高君宇的演讲,石评梅忽然觉得她离自己的理想又近了一步,因为她觉得此刻的高君宇,就是她以后学习的榜样,努力的方向。
石评梅向高君宇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心,并将自己潜藏在心底已久的理想告诉给了高君宇,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快速成长,甚至能像他一样去参加各种学生运动和社会活动。
高君宇在与石评梅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她不仅是一个满腹才学的青年,而且更难得的是她在思想上是进步的,在行动上也是不愿落后的。因而他也极为愿意对她进行适当的开导。
自从二人相识后,他们之间就往来不断,而书信就是他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
高君宇给了石评梅很大的鼓舞,也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希望,在石评梅心里,高君宇既是她的良师也是她的益友,她为自己能够与高君宇相遇而感到万分幸运。
在不断的书信来往中,石评梅渐渐喜欢上了这个革命青年。
与吴天放分手后,石评梅一度曾难以释怀。看着日渐消瘦的石评梅,高君宇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不便去问,只是有空就约石评梅于陶然亭见面。
他们一起聆听过晨钟暮鼓中的陶然亭,一起感受过艳阳高照的陶然亭,也一起欣赏过晚霞暮霭中的陶然亭。他们高谈阔论,对酒当歌,生命中的破碎,在那些时刻似乎都得到完满。
石评梅很感谢高君宇为她所做的这一切,也庆幸有他来陪她走过人生中这一低谷。石评梅渐渐地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吐露了压抑已久的许多的心事。
和高君宇在陶然亭畔相伴相知的时光是轻松快乐的,在那些时光里石评梅已经从个人的伤痛中逐渐走了出来。
在高君宇的引导和鼓舞下,她又开始向往昔那样关注社会动态,立志投身到进步事业中去。
师大毕业之后,石评梅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适逢中秋佳节,昔日的同学好友一起***度,高君宇也特地看望了她。石评梅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但是前一段感情的失败对石评梅影响很大,她甚至封锁了自己的真情,再难以开始一段新的感情。高君宇吐露心思遭石评梅回绝,但是高君宇并没有放弃,而是逐渐用真情去感化她。
对于高君宇的良苦用心,石评梅是能够感受到的,她嘴上不说,心里万分的感动。在这份默契里,两颗心在渐渐地靠近……
哪知道,眼看事情有转机,甚至是根本的转机时,半路竟杀出吴天放,竟然将当年石评梅写给他的情书在报上公开曝光,石评梅感到自己的感情如同被人剥光了衣服示众一般,她再也没有爱的勇气与力量,只能再次拒绝高君宇的爱。
似乎已经习惯了自己一病就能使石评梅心软的高君宇,这一来完全崩溃了,不久后的1925年3月5号,高君宇带着爱的渴望离开这个他原本十分留恋的人世。
高君宇离世以后,在人世间活着的那个石评梅便也不在了,她的魂魄早已随着他的阴魂远走,她用余生所有的眼泪,偿还了他的情债,便寂然撒手人寰。不再回头,也不再有任何的留恋。
1928年9月18日,石评梅猝患脑膜炎,医治无效,于9月30日亦死于当年高君宇病逝的协和医院。
合葬荒丘是这一段高石之恋最完美的剧终。
世间不复再有一个石评梅,但求我们都还记得,她来过这个世界,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给我们一抹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