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活土地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夏时节,在余庆县广大农村地区,宽敞平坦的机耕路四通八达,标准高效的土地里缕缕绿色,昔日的“望天地”旧貌换新颜,让当地农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土地整治开发后的巨变。
“以前,田土由于交通不便、耕种条件差,租都租不出去。现在不同了,机耕道修到了田间地头,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咱们的土地成了‘抢手货’,租金翻了几番。”余庆县龙家镇光辉村尧上组笑呵呵地说,今年村民把整治好的300多亩田土,全部流转出租给烤烟种植大户张某,既实现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起初,许多村民对土地整治开发心存疑虑,是否会耽误农业生产?是否会把肥沃的土壤填埋了?
为此,县、镇两级国土地部门根据实地测绘调研,召开群众会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把土地整治工程集中放在农闲时节,并成立村民代表监督小组,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龙家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争取资金2510万元,开发利用非耕地1350余亩,整治土地2600余亩,建设高产稳产粮田5000余亩,新建灌溉渠道10公里,机耕道4公里,土壤改良3000余亩。
看着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薄地,如今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良田,而且田、路、灌溉设施配套到位,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建设步伐“提档升级”,村民们激动不已,心里乐开了花。
“整治后的土地每亩流转价格在800元至1200元之间,每天在基地打工能挣80元,一年下来,纯赚7万元不成问题。”杨某高兴地算了一笔“增收帐”,土地的整治开发不仅得到比自己耕种时高出几倍的收入,而且使自己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跳跳舞、下下棋,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
为确保国家这一惠民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余庆县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中,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山、水、田、路、村综合整治建设,突出与现代农业、扶贫开发、新农村创建相结合,切实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推进。
据县土地开发整理办公室主任介绍:“在实施过程中,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资金聚合、群众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各项资源资金集中使用的叠加效应和规模效益,达到建成一个、受益一片、带动一方。”
土地整治开发优化产业结构,让黄土地变成了“金土地”。土地变基地、农民变工人、家园变产园,矗立在小腮镇哨溪村产业基地大棚边的一个巨幅广告牌上的三句话,真实地反映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华丽转身”。
总投资657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落户哨溪村,带动新建苹果桃、金银花、香菇、马铃薯等产业基地3000余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当年促进农民增收300万元,实现了“耕地增加、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促进农村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规模化发展。
质量是土地整治的生命,事关党委政府公信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
在建设中,该县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告制、合同制等制度,以制度规范管理,以规范管理促质量。同时,建立县、镇、村三级监督网络队伍,确保将工程建成“精品工程”。 据统计,全县***有13个土地整治开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连续三年新增耕地2010亩,项目区每年新增农业产值达700万元,受益群众4万多人,不仅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整合优化土地资源,还有效缓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矛盾,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