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玩儿了两天后,向峨眉乐山驶发。
记得上次来峨眉山是因公出差,还是三十年前的事儿了。那次跟团夜宿峨眉半山一个叫净水的小村,小村清幽葱郁,山多高水多高,尤其是一侧悬在河谷边缘的小旅店,枕着溪水的声响入眠。可惜那次阴雨连绵,上得金顶云遮雾罩,天气寒冷匆匆而下。这次的运气如何,能见到新建的普贤菩萨金身吗?
运气不错。不用全程乘景区的车,买票进山后可自驾到零公里。来过的人都知道,从景区大门坐车到终点站雷洞坪需耗时一个多小时,坡陡弯多晕车的人可够受的。自驾就活泛多了,虽说道路险峻但速度自控还得小心驾驶为上。
迎面牌楼“名山起点”,弯旋向上清雾弥漫,心中忐忑求佛许愿,拜访峨眉得见佛颜。在零公里进停车场,换乘景区大巴到雷洞坪,进一小饭店就餐补充体力。接着就开始爬坡朝‘接引殿’进发,那里是索道站可直达金顶。
这段路程有1.5公里。慢坡吁吁,陡坡小憩,一边山路,一侧绝壁。目标在前方,云在脚下飘,绝壁长松柏,猴子树上跳。前方有游人聚拢起来,走进细观,原来是一只胆大的猴王牛哄哄地蹲在栏杆上,正在享用人们“进贡”的.美食,躁动的群猴们则在悬崖松树冠顶上可怜巴巴的张望着。从树隙中看脚下群峰总觉得晕晕的,看见飘逸的云朵尤甚。这时的雾又大了些,不时有飘飞的雨星沾面,“接引殿”到了,来接引我们乘索道上山了。
上到金顶雾俞浓,山峰不见林木依稀,就连索道站“金顶大酒店”都字迹模糊,“卧云楼”倒是名副其实。一段坡路缓缓,一段台阶层层,相向有背山工负重行进,有俩人抬着捆扎的钢筋喘息上行。往前看雾锁台阶,往上看佛影迷蒙,阶下平台处已经有虔诚信徒朝着隐隐约约的佛像法尊叩拜。
一缕浓雾飘过,一抹清雾复来,佛像金身忽隐忽现神秘莫测。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海拔3099米,在四大名山中居首高。气候多变为仙山常态,曾在五台山顶见过雷电就在脚下的云层中电闪雷鸣,看着眼前风静雾浓心中不免渐升愁结。徐阶而上,一行人在边端站定双手合十,默默祈祷菩萨显灵能一睹真颜。
近了,佛像似乎在迷雾中飘然,稍许,法尊从淡雾透出了真身,仰视,菩萨骑像手执如意云雾中端坐,近前,终于得见四面十方普贤菩萨的法像尊严。
四大佛教名山中,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峨眉山则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在佛教典意中,文殊菩萨象征“大智”,观音菩萨象征“大悲”,地藏菩萨象征“大愿”,普贤菩萨象征“大行”。四大佛教名山最通俗的释义,就是四大菩萨的“家”。
围着菩萨的法像四面瞻拜。立定回眸崇仰大德肃穆慈祥,平生对佛教的教义浅见到一知半解,但还是不由想到:西来佛法大约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是佛教进入中国的“天下第一寺”。之后的五台山开始繁盛佛国,再后是佛教渐渐遍布华夏大地,唐玄奘西天取经,鉴真和尚东渡,都是华夏对佛法的弘扬。在岁月长河中,佛教历经兴佛、灭佛,逐渐与华夏本土的道教、儒教磨合,融合,形成了华夏特色的佛教。
“天下名山僧占多,洞天福地道家场”。但凡名山幽谷佛道捷足先登,自然与天地的和谐统一都是修行的好场所。国人都知五岳,但那里供奉的都是华夏的道教神仙,南岳衡山佛、道***存,唯四大佛教名山单一供佛。四大菩萨在佛教中地位高崇,理应得到信众的膜拜,但是也经历了时间朝代的演变过程。观音菩萨进入华夏初始,还是一位留着胡须的男性,大慈大悲的真谛教化感悟着国人,融进了中国的传说,最终嬗变成贵妇人的女性形象,这样更容易被人接受。
看着眼前耸入云端的普贤菩萨金身,其形象、衣着亦融合璧,手执的法器如意就是中国特有,新建的金身就是对佛法最好的弘扬。
说来奇怪,意念着佛教神秘,刹那间阳光灿烂云开雾散,普贤菩萨清晰地露出了法身。
阿弥陀佛,佛地峨眉,得见尊颜,不枉此行。欢喜。
十余分钟,云雾再来,复转迷蒙,菩萨显灵。运气。
在云雾中行走,在朦胧中悟佛,观金顶看金殿拜佛陀,融入云雾与翘角飞檐为伍,在云雾里隔纱般观赏卧云禅院如人间仙境。普贤菩萨大行法力无边,峨眉佛国圣地寺庙众多,到峨眉乘索道上金顶业已足矣。
下得峨眉,当天赶到乐山,计划第二天乘船瞻仰大佛。
去年暑假、今年春节均有人去乐山回来说,看大佛太辛苦。排了好几个小时队才能轮到,况且相距大佛太近看不到全貌,人挤人,路也陡,光顾着看前人的后脑勺了。当然,这也不能与三十年前相比,那时有船专门渡到大佛对面的沙滩上览佛,清楚得很。
行前已经做好了去弊兴利乘船观佛的准备。谁知清早起来阴雨连绵,地上都溅起泡泡儿了。四月初这个时间段游人不多,依据个人爱好可选择乘大船和快艇,你急人家不急,所乘船只八点半才起航。
时间快到了,雨也小了,渐渐的住了。雾锁江面波澜不惊,山影楼影在微波中晃动,好似一幅黑白素描的山水画。
行船了,离大佛越来越近,行到大佛所在江面,船停了,毫无疑问这就是乘船瞻仰大佛独具的优势。
看见大佛了。
锗红的山体,威坐的大佛,手抚着膝盖,足踏着大江;佛像显威严,目光露安祥,岁月匆匆过,大佛沐沧桑。从唐开元年间海通和尚聚缘造像开始,后历经官方介入续建,历九十年光阴佛像终于落成。从那时起,弥勒佛祖脚踏三江交汇,镇水驱害为民,护佑黎民百姓。
大佛坐得太久了,从唐朝到现在,大佛眼都不眨一下,看着天下苍生。
船轻微晃动,近距离接触大佛凭生敬畏景仰,一种磅礴大气、佛家秘境扑面而来,不禁由心而生虔诚叩拜。看着蒙蒙江面,想起刚刚的雨情,感叹天公作美得睹大佛容颜。假如真的下雨咋办,假如不开船咋办,好在虚惊,已经成了现场观佛时的谈资。
运气好,有佛缘。
看着大佛旁侧的栈道,看着葱郁的凌云山,同行的姜先生情不自禁地对栈道上亦步亦趋的游人喊话:下来吧——正在攀爬者有人回应:上来吧——是的,我们都在朝拜大佛,路径不同,心境相通。
游船回返码头,向着渐渐远去的大佛虔心的双手合十。
回首再望: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