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致初先生:
前些天您推荐了一篇文章《如果钱和年龄都不是问题》。今早上班路上,又重新读了一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您分享。
对于我来说,如果钱和年龄都不是问题,我会选择这么几件事:写字、读书、品茶,四处走走看看,跟熟悉或者陌生的人聊聊天,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现在,除了“四处走走看看”暂时没做到,其余的几项都在做,并且投入的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多(是的,我使用了“注意力”这个词,而不是“精力”。)。以世俗的眼光来看,过去这几年我所做的这几件事都是“无用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既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
但是我自己收获了巨大且不可估量的价值。那就是通过持续、刻意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磨炼了心性。
小时候,老师和父母都说我有很多小聪明但是太浮躁,有时候用的词很严重。委屈难过的同时,我真的不理解什么是浮躁。
年届不惑的时候终于醒悟过来,过去接近四十年,自己做了太多投机取巧的事情,太喜欢轻轻松松把一件事情做完,太喜欢做完事快速得到别人的表扬,甚至做事的时候常常想的是怎么把事做好以得到表扬。这与《道德经》里说的“大丈夫处其厚, 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与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完全背道而驰!白白耗费了那么多宝贵的光阴!
所以从2013年以来,从我给自己设定的每天工工整整、一笔一画写10个字,每天读书不少于10页和每天打坐不少于30分钟的“百日筑基”开始,逐步接触并练习站桩、磕大头、诵经等等,至今差不多5年了。
值得肯定是写字没有间断,不仅仅字写得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写字的过程中自己心一天天静下来,很多的感悟不是用大脑思考出来的,而是写着写着自己就冒出来了。
遗憾的是其它几项断断续续、换来换去,虽然都是和修行成长有关,但是没有像写字那样“一门深入”。
从今年3月1日开始,借助“实度光阴”成长俱乐部,把写字、读书和冥想(或者叫静坐)三件事每天持续行动、刻意练习。虽然这一期是一年,但对于我来说,这几件事会是一辈子!
当然,“如果钱和年龄都不是问题”仅仅是个假设,生而为人、行走世间,钱和年龄是两个终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受年少时生活环境的影响,我打小对于钱有负面认识,认为“人一有钱就会变坏”,尤其是男人。而我终生都坚持要做一个好人,于是自然就把钱推到了好人的'对立面,甚至耻于谈钱。这直接导致我和钱的关系不太好。我不理人家,人家当然也不愿意理我!虽然整体来说还过得去,但的确没有能够积累更多的钱财。
这几年,我的认识开始转变。钱本身是中立的,无所谓好坏。有钱变坏,是因为人而不是因为钱。就像古龙的小说里写的那样:“杀人的是人,不是刀!”善人用钱可以行善,恶人用钱可以作恶。只要自己一心行善,钱越多,越是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自己以前完全把这句圣人言给忽略了啊!更不知道原来孔子还说过一句话:“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可见,在古圣先贤的心中,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只要不违背基本原则,荣华富贵皆可求之!也可见自己以前的障碍有多大!
如今转变观念之后,一方面继续清理和钱的关系,一方面积极努力去接触和钱有关的事情。同时,不忘根本,不取不义,不贪小利,不吝助人。比如坚持每月给李连杰壹基金捐赠1元钱,使用招行壹基金联名信用卡支持捐助,学习了解股市、区块链等等相关知识,因着机缘资助需要的人,坚持把自己业余劳动所得的至少10%捐赠出去,等等。
由于人类的计算方式,年龄的长短是以时间为刻度的。但是绝大部分人只关注年龄的增长,感慨时间过得飞快,却很少思考这两者之间更深入的关系。从前我也是一样,总觉得时间无限长,未来无限长。倏忽之间,已过不惑之年,往事还恍如昨日,但父母已然老去,我也成了两个儿子的父亲。
记得大约6年前,在您办公室邀请您一道去参加一个公开课。您一下子就看到了其中的价值,马上拿出笔记本,翻看行程安排。由于有冲突,您调整了之前安排的事情。您还提到,每个月、每周的计划您都是提前做好了的。那时候我更多关注到您是如何果断为有价值的事情做选择,让我知道了一个成功人的一项优异品质,却忽略了您对时间的管理。最近我们聊天,您提到从工作时就养成了制定每周、每月的计划甚至每年工作计划的习惯,让我由衷敬佩赞叹,并且惭愧不已。
前些年我来到北京工作之后,曾经试图做过时间管理,但因为认识不够深入,没有看到真正的价值,无疾而终。
这几年越来越觉得时间宝贵,越来越觉得再也耗不起了。如果不抓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恐怕就来不及了!尤其是最近两周在“实度光阴”成长俱乐部阅读《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并且用心做时间记录,深深体会到,即使在我们这个三维世界、在这一生当中,当我们重视时间、有意识地记录时间、善加利用时间、和时间成为朋友,*时间被更高效地使用,生命也被延长了!
基于以上,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接下来的一生中与钱和时间的关系,那会是:与时间为友,与金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