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散文退却

散文退却

一提笔,思绪就散了

想必是太久没有认真的对待文字,以至于一提笔思绪就散了。亦或是想写的太多,不知从何起笔。那年,认定了忧伤就是青春的主旋律,每天都有写不完的哀思愁怨,那年,上高中,整天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了解到青春没有主旋律,不知名的情绪却纵横交错着,每天都想写点什么,最终什么也写不出,如今,上大学,整天为说愁强赋新词。现在想来无非就是那年很失望,对所有的人和事失望;如今已麻木,对那些本该让人失望的人和事都不再有感觉。究竟这是成长了,还是退却了?那些年整天单调的学习和生活,累却充实着,如今整天忙碌在学生会的各种活动。

童年的狗不理

突然想起来小时候的狗不理包子了。尤其是在阔大的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竟找不到一样可吃的东西,这种思念更是强烈。

小时候的狗不理包子是多么香啊!那香味透过包着的草纸远远的深深的发射着,掂起宝贵的一个,眼角梢着那凐着油的草纸,小小地咬一口,啊,那散发着肉香的油油的美味,顺着味蕾抵达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急急地兴奋地体味着这意外,仿佛漫长冬天的突然一阵春风,那样欣喜,那样幸福。在当时,一个包子的价格是一两粮票、一角三分钱,却是一个天文数字,只有在生病的时候,妈妈才舍得买上半斤,其他的孩子也沾光吃上一个——真是世界上至美的享受!

日照的那个狗不理包子店就在剧院的'北面,那本来是一个公厕。 “日照县真能干,拆了茅房(厕所)盖饭店,又好吃来又好看!”我们在放学的路上,蹦蹦跳跳地唱着。吃包子时,我们全身心沉浸于味蕾的体验,压根就顾不上想它的出身。

那是物质匮乏、精神富足的年代。所有人都吃差不多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要凭票供应,每个人一个月四两白糖,几两布票。全家人的布票攒一年,还不够做一件衣服。我最小的弟弟,他的最爱是白糖。他吃煎饼卷白糖,吃馒头夹白糖,喝稀饭放白糖。小弟吃白糖时的心满意足,是我们莫大的责任。有一次姑姥姥来看我们,带了一斤白糖,我们全家都兴高采烈,像过年。

夏天,吃过晚饭,我们拖着灯心草凉席和麦草编的席子,在路边找个地方一铺,美美地往上一躺,看着天上的星月,听大人讲故事。天上的星星是那么多,那么亮,蓝宝石一样的天幕上,能看得见白云一朵朵飘过。艾草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大人的蒲扇一下下拍打着……

那天在电话里,跟老妈不由地回忆起那些日子,那些物质匮乏、精神富足的日子。房子是公家的,只管住着,租金之类的都没听说过;出行全靠两条腿,哪家有辆自行车,便是富翁了;一切东西全要凭票供应,有钱买不着东西……就是这样的环境,人便没有别的心思,每个人安居乐业,一副盛世太平的景象。而今,物质多得眼花缭乱,欲望也水涨船高,永远没有尽头,每个人都打拼着,忙碌着,同时也焦虑着。

前天,有个客户过来办业务,留他吃饭,为了请他的朋友作陪,我打出十几个电话,足足打了半个小时有余,竟是一个人也没约上。他们不是在外出差,就是正准备出差。仔细一想才明白,又一拨市场行情的低谷来了,我这位客户顺利出逃,而他的那些朋友们正在忙着找出路呢。

我的客户,还有他那些做贸易的朋友,如果把手头的账目结清,每个人都能剩七位数以上的资金,却每个人不分昼夜的忙碌着。这位客户晚上喝了酒回家,要吃煎饼给肚子补偿,然后在书房的地板上打地铺。他的妻子开玩笑说:“看你过得什么日子啊,谁能相信你有那么多钱?!”

我也曾经问过一个朋友:“该歇歇了,钱多少才算多呢?”

他郑重地回答我,他是在实现人生价值。

又回到那个永恒的话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想,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些答案却常常让我们思索,并意外地油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