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从何时起,舜帝传下来钓鱼吃的活命法,摇身一变成了一种时尚的休闲运动,而且还给它起了一个极为雅致的名字“垂钓”。
自古以来很多耳熟能详的典故都与钓鱼分不开,好像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解这段故事的人都应该很清楚,姜太公那“背水肩杆,直钩无饵,距水三尺”的钓法,显然不是在钓鱼,更不用说是为了钓上鱼来充饥了。但也可以说他是在钓鱼,而且还是条大鱼,是一条可以利用他满腹经纶来治国平天下的大鱼,此鱼之大,远比从水中钓上来的任何鱼都要大,此鱼所能解决的绝不是他个人肚子的饥饱问题,钓上这条大鱼来,将会让所有饥饿的人们填饱肚子。
相反,现代的人远比古人要幸福的多了,再不用扛着鱼杆,河边一坐就是十来年,等着那位命中的“贤主”。只要一份简历放到互联网上一散,想必是到达之处多少能击起点不大不小的波澜来吧,要是赶上你真是位“人才”,还不用你主动去散了,一个叫做“猎头”的专业鱼钩就会自动上门来,此时的你就是一条大鱼,只是此鱼非彼鱼。你这条鱼乃是那能填饱“贤主”肚子的大鱼了。
论写起简历今人远不如古人来得含蓄,孟浩然就曾经为自己写过一首类似简历的诗文,其中也没能忘记借用一下钓鱼。“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诗在前几句应景的描述将唐朝的气象万千,蓬勃发展的态势大赞了一把,之后话峰一转,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我孟浩然居然还在闲着,还不曾为国家做出点贡献,真是愧对当前这圣明之世呀!看到别人都有所作为,我只能有一旁羡慕的份了。这样一份简历比起我们现在所写的,把姓名、性别、年龄、各种经历乃至所做过的任何一件值得“吹嘘”的,都要无一遗漏的罗列一番,真是一天一地,大相径庭。不能不说古人的文雅,雅到什么都要讲讲虚实结实。
文人善用情景抒发感情,钓鱼不能不说是一种抒情达意的好选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当柳宗元被一贬再贬后,那时的不得意被这首诗的意境体现的淋漓尽致,大雪纷飞的冬日,天空中没有一只鸟的踪影,地面上没有一个人的足迹,只是一片的惨白,一位穿着蓑衣带着斗笠的老翁,独坐在江边垂钓。这是一份何等的孤寂与韧性。只能是那种高人所独有的境界吧,所谓高处不胜寒!
古人到底是如何钓鱼的?或是他们为什么都跑到大江大河边上去钓鱼?我们现在很难说出个一二来,但今天的钓鱼者多半是不会跑到这种地方去的,因为现在有一好去处,那就是鱼塘。有些有生财眼光的人,不稀得耕种农田赚那点辛苦钱,而是在田地里挖上几个大坑,蓄上水,放上鱼专等着像我们这种总仰慕古人斯文之举的人跑到那去自称养性,把大把的银子放进鱼塘老板的腰包里。即便这样,到鱼塘钓鱼的人还都不太一样,所谓小鱼塘,大人生。从进门开始,就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很随意的找个人少的地方,摆上一地的钓具,开始一天的垂钓,有人是进来先端详,端详的内容无非是哪里的`人正在频频上鱼,哪里的水面上不断的有鱼再吐泡泡泛开一圈圈水晕,再不是就是要看看风向哪吹呢,水面上是不是有水绺。端详后才找一个好位置坐下开钓。坐下后的状态也是大为不同,有的人一杆放下水后,就开始和周围的人闲扯,等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想起看看鱼杆上是不是还有鱼饵,这种百分百不会有鱼上钩的。也有人放一杆下水后,就两眼紧盯鱼漂,只要稍有些动静马上就把杆一提,这种情况多半会一无所得。还有一种人就是很从容的看着漂,看到有动静后仍然不急不燥,等到漂猛的往下一沉,那自然也不手软,利落的一提杆,有了!其实就是这几种不同的表现就能看到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从选位置看吧,第一种人活的就是个洒脱,无论你怎么样,我都是这样,图的就是个随意。第二种人活的就是个认真,无论你怎么样,我都要把你分析透了,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吗。再看看这钓鱼时的人,第一种活的就是个自在,成功自然是好,但过程更美好。第二种活的很积极,只要感觉是机会都不能放弃,即便费点鱼饵就当是交学费了。第三种活的状况是最理想的了,那是靠日积月累的实践换来的,初到此处的人怎能有如此的淡定和老道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是所有的钓手都成了第三种人那样,鱼也会精的多了,为了活着,鱼儿们也会练就更为敏捷的身手。生活就是这样各有各的活法,主要是高兴就得,又何必在乎那一时的得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