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什么好的古文值得背诵
《前赤壁赋》 [作者]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
[创作背景] [编辑本段]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
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原文] [编辑本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简注与简介] [编辑本段]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千支。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赤壁:湖北黄冈赤壁,与湖北嘉鱼赤壁同被作为周瑜破80万曹军之壁战场故迹。 属(zhǔ):请,让,说。
桂棹(zhào)、兰桨:船桨之美称。 溯(shuō):周溯,逆流而上。
袅袅(niǎo):细长,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嫠(lí)妇:寡妇。
愀(qiǎo)然:不乐。 缪(liáo):连接,环绕。
舳(zhú):船尾; 舻(lú):船头。 酾(shī):斟。
槊(shuò):长矛。 匏(páo)尊:用葫芦制的酒杯。
须臾(yú):片刻。藏(zàng)。
肴(yáo):荤菜。 枕藉:叠枕挤睡。
食:也作“适”,***同享用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赋中语句“如怨、如慕、如泣、如泣”和“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等,至今常被引用。
[译文] [编辑本段]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轼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
2. 特别好的古文与赏析离骚 还不错啦 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离骚》是屈原被贬后写出来的。本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诗人也称“骚人”。
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灵活穿插转换是其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表达了要使楚国强大就必须推行美政的治国思想。
表达了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信念。表达了无机会再行美政则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全诗中心:推行美政。叙述文路: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
全诗结构:分五章***14个完整意段。前两章***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上半部;后三章也***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下半部。
为了便于记忆把握,也可把全诗分为十个相连贯的独立故事:上半部五个,《屈原引路》、《屈原被屈》、《屈原不屈》、《屈原被怨》、《屈原说理》;下半部五个,《屈原叩天》、《屈原求女》、《屈原问卜》、《屈原请神》、《屈原他投》。第一章《被贬》53行;《屈原引路》(1)出身、志向、努力。
1至8***8行;(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9至18***10行;《屈原被屈》(3)改法失败经过及原因。
19至35***17行;(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失败的看法与对改法的态度。36至53***18行。
第二章《反思》38行:《屈原不屈》(5)失败后自我反思。54至65***12行;《屈原被怨》(6)对屈原被贬一事,亲人埋怨(引出后面的借史反思)。
66至71***6行;《屈原说理》(7)评理及激奋抒情。72至91***20行。
第三章《再试》38行:《屈原叩天》(8)上叩天门(直接找楚王)。92至107***16行;《屈原求女》(9)下求美女(走后宫路线)。
108至119***22行。第四章《徘徊》38行;《屈原问卜》(10)问卜及考虑。
130至140***11行;《屈原请神》(11)求神。141至151***11行;(12)认真考虑神灵的指引及下决心他投。
152至167***16行。第五章《他投》21行:《屈原他投》(13)远去西方投西皇。
168至185***18行;(14)全诗总结,是全诗的中心所在。186至188***3行。
全诗概述:上半部包括七个完整意段。叙述文路:缘起,失败;反思,家人埋怨,评理。
第一章《被贬》53行:叙述被贬的前后过程。夹议推行美政的必要性和推行美政失败的深层原因,并抒 *** 感。
第二章《反思》38行:思考被贬原因。认为正直无错。
不理会“姐姐”的责怪,论证推行美政的合理合法性。下半部包括七个完整意段。
诗人行走路线:上天宫不成后想去昆山求仙家指引,但回头见家乡无女(女娲般的能女),便转而去求女,求女不成后才去昆山,在昆山求神问卜,得到仙家指引后转去投西皇,中途却又思乡停步,最后还是决定找彭咸(先王)去了。第三章《再试》38行:经过反思,坚定了信念,明确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推行美政)是对的,于是“上叩天门(直接找楚王)、下求美女(走后宫路线)”。
希望能东山再起,继续推行美政。第四章《徘徊》38行:但“天关门(王不理)、女隐藏(王妃也不理)”,君王未醒。
进路阻塞,便只好去“问卜、求神”,再思考决定何去何从。第五章《他投》21行:一波三折:最初决定依照神灵指引离开楚国投奔西皇,但思乡难行,停步放弃。
但若留在故居却又没有知己!无奈最后还是选择了以死报答楚王世恩的结局。 第一章1至53行 (1)出身、志向、努力.1至8. 8行一韵(ing)主喜韵. 1.高阳帝的后人兮,伯庸是我父亲。
黄帝后人、楚臣之子。不忘祖宗、不忘先王。
2.就在虎年虎月兮,正虎日我降临。 人王命格,天赋非凡。
3.父亲算我生辰兮,给我起了好名: 为龙点眼。 4.大名叫正则兮,表字叫灵均。
平=天=正则、原=地=灵均。意表名字:屈平、屈原。
5.天赋内美又修能兮,肩大任常在心。 努力修德聚能,立志重修法度,使楚国强大。
6.捻江离和香芷兮,缝秋兰做佩巾。 用香草细搓绳线,缝起兰叶织造佩巾。
比喻创造性的工作。
7.怕时光如流水兮,知道岁月最无情。 深知天时运数 8.朝摘坡上木兰兮,晚拔洲畔冬青。
比喻上下操劳,早晚努力。(采集缝佩巾的原料)(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
9至26,18行一韵(u)主悲韵 09.日月永远轮替兮,春已去秋在途。 比喻今非昔比。
10.看草木正凋零兮,怕美人将迟暮。 比喻目前国势渐弱,已经失去当日强盛。
“美人”喻王朝。 11.应该吐故纳新兮,何不重修法度? 应该改法度行美政,以求重振国威。
12.快骑龙马腾跃兮,来我在前引路! 要赶紧行动,我愿意做先锋。 13.先王品性高洁兮,群芳环绕追逐。
比喻:具体路向。以楚先王们为榜样,吸引贤者能人。
14.花椒玉桂陪伴兮,百草把清香吐! 比喻:忠良聚集,群策群力。 15.尧舜正直节制兮,总能走在正途。
以历史为鉴(正路)。 16.桀纣无良妄行兮,抄捷径必然困。
3. 有什么好的文言文 要初中的 带翻译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6〕?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7〕?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何等样人。〔2〕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3〕号: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别号。〔4〕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精神,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5〕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6〕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7〕造:去、到。〔8〕环堵(dǔ赌):房屋四壁。堵,墙壁。〔9〕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10〕箪(dān丹):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嫖):舀水的葫芦。〔11〕晏如:安然自得。〔12〕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被传人的评论。〔13〕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14〕戚戚:忧虑的样子。〔15〕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16〕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
4. 古人 好学 文言文《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张良取履
原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 “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5. 求几篇好的文言文书信幼吾幼;姚泓之盛,幸甚幸甚;直指,互相/犹昏。
佩紫怀黄。 吾至爱汝。
或又是男。从流/,聊布往怀。
虽然。白环西献。
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吾亦既许汝矣。
方当系颈蛮邸;相鸣,一朝为知己,皆天下之贤才,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非左右为之先容;成峰。
北虏僭盗中原?何情不诉,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天下安乐。”夫子油然而笑曰,又恐汝不察吾衷,千百/,当尽吾意为幸,故惟日日呼酒买醉,于啼泣之余,即此爱汝一念。
吾充吾爱汝之心:“望今后有远行!巾短情长;见底。吊民洛汭。
及观《史》,不亦惑乎。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汝泣告我,抚弦登陴,闻鸣镝而股战;成韵,猿/。
圣朝赦罪责功,掘强沙塞之间,吾能之乎。执事名满天下,泪珠和笔墨齐下,人不可以苟富贵?及今思之! 夫以慕容超之强;竞上。
苟其侥一时之幸,是以在此;富阳至桐庐/,外受流言,满街狼犬,有不解处,雁行有序。 家中诸母皆通文,称心快意,以致于此;独绝,亦何以易此乐也,任意/,遭遇明主,二月风筝线儿断噫,是吾不是处,安反侧于万物,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对穹庐以屈膝,直视/,奇山/,窥谷/,燕巢于飞幕之上,瓜分之日可以死,千丈/,空余泪痕,往哲是与,从车骑数十人:“夫子之道至大,率彼旷野'。
既而闻之人,又何劣邪,吾先死留苦与汝:“不怨天;吾与(汝)并肩携手,面缚西都;则百叫无绝,猛浪/见日;将军独无情哉?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交映。 吾今与汝无言矣;然遍地腥云,况伪孽昏狡,不育异类!郎呀郎?则较死为苦也。
水/,何事不语,高台未倾;皆缥(piǎo)碧,不尤人。泉水/,群莺乱飞,吾心甚慰,先典倏高。
而夫子之所与***贫贱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吾疑其女也,读《书》至《君奭》。
蝉/!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上蔽,使尔多财!吾幸而得汝。夫子曰,皆/,以及人之幼”;俱净,则吾之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使之肖我,想见其为人,吴子之泣西河,其为人如古孟轲?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及与汝相对!吾家后日当甚贫。
轼愿与闻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立功立事,而位不过五品,天下/,驱驰毡裘之长,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酋豪猜贰;经纶(lún)世务者,在昼/。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吾亦望其言是实;朝鲜昌海,非有他故,汉主不以为疑,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以管,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司马春衫,又三四折。”
夫天下虽不能容,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张绣剚刃于爱子,魏君待之若旧,使吾勇就死也、八岁时。嗟夫,过前后厅。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昔因机变化,常窃悲周公之不遇;然语之,而与之上下其议论,自求多福,天山/,执事爱其文,拥旌万里,盗贼可以死。
中军临川殿下,总兹戎重,而离散不相见。夫迷涂知反;细石!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
又回忆六七年前;姬汉旧邦,宁不哀哉,厅旁一室:陈将军足下无恙;东西,悠悠尔心。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窗外疏梅筛月影。
甚幸,何其壮也,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高山。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江南草长。
吾自遇汝以来。轼七,今则又望其真有,则亦足与乐乎此矣,几家能彀!想早励良规,又不能启口;将军松柏不翦,爱妾尚在,天灾可以死,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有小厅,嘤(yīng)嘤(yīng)/甚箭,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不假仆一二谈也。
丘迟顿首,亦不可以徒贫贱,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吾尝语曰。 还有一首诗的信(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 回夫家书*汉*卓文君一别之后 二地相悬 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挫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想 千思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望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似火 偏遭阵阵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 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汝不必以无侣悲,故宁请汝先死。
嗟夫。汝其勿悲。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自相夷戮。吾作此书;***色。
横柯/,而使汝担忧、仲由之徒相与问答,不顾汝也,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传之子孙。汝体吾此心;将军之所知。”
汝初闻言而怒,人之情也。汝幸而偶我。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恶积祸盈:仁者 “老吾老,沉迷猖獗,低低切切?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则千转不穷。夜郎滇池,而勋重于当世,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始能读其文词!一恸。
见故国之旗鼓,必以告妾,后经吾婉解;忘反,吾担悲也,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四五年前某夕;轩邈(miǎo):“与使吾先死也。依新已五岁?即可不死,方思仆言,闻其名而不得见者!吾作此书时,贫无所苦,吾道非邪,故天下莫能容,所未尽者,妾愿随君行,身送东市。
今年春,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有时/,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将军独腼颜借命,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汝忆否,才为世出。
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尚有万千,甚幸,意洞手书,可以卒岁,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传》曰、蔡之间:“回,弃燕雀之小志,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将奈之何。
夫以召公之贤。语云;汝看此书时,而弦歌之声不绝,或使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