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张爱玲的散文《爱》。其实这篇散文很多人都读过最后一段。我也这样。
张爱玲的原文是这样子的:
这是真的。
——小时候写文章的时候也总是喜欢以这样的语句开头。也许这样的开头大家都是从张爱玲这里学来的吧。往往自己随便编了一个故事,但是开都却喜欢写上“这是以个真是的故事”之类云云。但是在张爱玲的这篇散文看来,这样的开头朴实而不华丽,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淡淡的基调。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一个多好的女孩,家庭富足,人也漂亮,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做媒都没成功呢?一个悬念。
那年她不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
——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豆蔻年华,二八岁月,正是萌动着爱情的时候。此刻的她,应该是在等待着一个人的出现。所谓的人约黄昏后,也许就是这样子的吧,但是她不是和谁约好了的,而是在静静的等待着一个人的出现。
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
——我觉得这句挺有意思的。“她记得”,那他是否记得呢?不过从这句里,倒可以看出那天的事对于她来说是多么的深刻啊。她是特意穿上那件象征着纯洁的月白的衫子的吗?
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离得不远”,在这个时候恰恰是离得很远。也许这对男女都是害羞的人吧,是邻居但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此刻也仍然保持着各自的距离。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这是一句简单的寒暄,还是一句普通欧冠的问候,亦或是一句平常的搭讪?谁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男子仅仅是只说了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站了一会,我想此后的他们一定的一阵沉默吧。这对内敛的人儿啊……幸福就这样差身而过。不过我想此刻的他们也许是幸福的吧,即使这样默默的看着对方,默默不语。
就这样就完了。
——就这样就完了?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岁月变迁,物是人非。若干年以后,那个女子还记得那天,那树,那人。可是如今的他们早已散落在天涯。这是何等的伤感。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到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一段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以至于很多人都能背诵。能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在空间上,在千万人之中;在时间上,没有早以步,也没有晚一步。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也许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差身而过之后,能遇见自己想要遇见的人,这种激动或是庆幸,是什么言语都表达不了的。在这个时候,轻轻地问候一句“你也在这里吗”,恰恰是最准且的表达。而其他所有的感触,都在不言之中。
文章的题目叫做“爱”,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明说明是爱,但是也许在作者看来,爱就是一种缘分吧。
第一次很认真的写完一篇读书笔记。回想以前所读的书,基本没有写过读书笔记。我想这次就算是一个开始吧。唯有这样,书才算是读到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