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晚我在读书,在一个特别深奥的地方卡住了。刚好与R小姐在网上聊天,便把书推一边,专心说话。
R小姐是医生,平常总是耐心给我解释各种医学常识。
在回答完我的疑问后,她说“其实我最近也很焦虑,每次心理科医生到我们科室来,我都有种冲动拉住他,让他给我辅导辅导。”
我疑惑,问怎么回事。
她说生活,工作,感情都有很有烦恼。她与男友异地,每天都会视频通话,但只要他晚了五分钟接电话,她就忍不住会发脾气。其实不是真的对他生气,而是心里有很多怨气,不知何处发泄,只能借着这些由头去宣泄。男友不知如何应对,觉得莫名其妙,但也只能说安慰几句话,让她宽心宽心。
她还是觉得很苦闷。医院的工作非常繁重,一个星期只能轮休一班,住在医院宿舍里,经常值夜班,也常睡觉时因为急病被叫醒忙得晕头转向。环境不好不差,但在陌生城市没有亲人也很少朋友。但好在机会不错,带她的导师也很专业耐心,学习到很多业务上的真本领。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的,这一点她很清楚。所以她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是就有种说不上来的郁气。
其实她是个脾气相当温柔的女孩,可是工作的强度大,每天门诊接待的人非常多,时间有限,即使她内心里愿意,但终究在面对病人时候只能三言两句点中要害,再详细温和的基本叮嘱,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一个个一天天去重复了。
这不是个人的意志,而是客观的情况。难以控制地渐渐地变得专业而有距离感。
可在她性格里带着助人为乐的本能,这一点被压抑着,成为一种自我保护——保护自己不至于过早疲惫得导致无法完成本职工作。
终究有些两难:爱人与爱己之间。
更现实的问题是,职业生涯怎么规划,是留在这个陌生但又具潜力的城市,还是到男友所在的城市去,抑或继续读博士。
除了救死扶伤以外,每日一饭一蔬的问题同样压在医生头上,尤其是年轻医生。在大城市里要立稳跟头,人们给予年轻人的时间限度太短而期望又太高。
更具象的问题是,一段七年的感情要怎么继续发展,尤其在双方家长都没有完全赞成也没有彻底反对的时候。
我问她是否心里感觉孤独,希望男朋友可以在身边带来安全感。
她说有一点,但又不完全是。有时候感觉一个人也挺好的。
我问她是否打算结婚。
她说其实并不着急。
我有些惊讶,通常恋爱多年加上异地的不稳定,我以为女生会倾向于选择结婚来稳固双方关系。
她还说未来三年都不打算要孩子。
还是令我诧异。
“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我不希望这么匆忙。”
我们聊的越深入我变越发现R小姐是个很独立的女生,她比同龄人有着更清晰的自我认知。但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普遍的焦虑里。
我们都焦虑,这本身就是个焦虑的时代,也是个焦虑的年龄。
一切都显得那么动荡不安。但一切都有让人思前想后的理由。
我们比从前多了许多选择,学医的人可以当医生,也可以当药商或者从事其他行业。我们可以留在读书的那个城市,也可以回到自己的老家,或者到其他远方去。我们可以跟村里青梅竹马的邻居成家,也可以与上学时候的同窗拍拖,或者跟工作里或者路上碰到的人相爱。
可是我们又遭遇到了许多难题。小地方机会少依赖关系的程度更深,大城市机遇多但要求更高生存压力也更大。自由恋爱的时代可能性有很多,但承诺总是轻飘飘。七大姑八大姨还是觉得结婚应当靠相亲,条件相符门当户对才是最佳。交通虽然很发达,飞机高铁轻轨,随便去哪里都很方便,可是周末常常累到不想离开自己的床,三小时的车程令人无力。
有另一半是件好事,因为有人陪你***甘***苦。但是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许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
专业能力要靠自己去提升,天气冷的时候自己去买衣服添被子,想家太多的时候默默看照片,担心前途的时候四处去讨教。
这当然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可是我们不愿意回到那个什么都靠着别人依赖别人的儿童阶段。这就是必须要承担的担子。
因为不想让别人来决定我的航向,所以我选择来掌舵。这样一来,我就得学会看地图,观星,辨别风向,了解潮涨潮落。
成为船长,就注定孤独。
但是别忘了,船长还有大副,二副,三副,四副....以及很多水手船员。
虽然孤独,但不是全然的孤单。
这是我觉得乐观的`地方,因为人是政治性动物,我们虽说离开了谁都能活下去,但人始终离不开人。我们始终连接在同一张网里。
Another view
Q给我发来消息,说想要重拾英语,问我推荐些小说,我觉得《The Great Gatsby》故事性很强阅读难度不高。然后聊开了。
我说我有点迷茫,想要改变,又不知往何处突破。她说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岗位有同样的困惑。我笑,公务员也迷茫么?她叹气,公务员就是行尸走肉,能不迷茫吗?
Q说即使进入体系内五年还是没有完全适应,现在工作只剩下一个目标,就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我问她有哪些因素困扰着她。她回答道,人际关系是一个方面,女性不比男性差,但体制内个人价值的实现要比男的困难得多。除去本职工作,基本上很难有其他发挥的空间,它根本不需要发挥,个人能力就会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人容易在这个安定的体制内丧失斗志。这次新岗位文件上的出发点很好,虽然学到新东西,但领导根本不让接触核心的东西,形式主义很严重。除非自己有持续斗志,不然很容易被磨灭。上升渠道当然也有,只是很少。大多数公务员进到这个单位,一眼看尽自己的未来了。
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大多数人以为公务员生活应该很稳定或者休闲,其实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承受着的历练吧。我认识不同的公务员,有人在基层,有人在高层,每个人面对的东西都不同,从没有一概而论的认识。有财政局的朋友说他们有位女同事工作压力大到头发猛掉而裸露头皮很是难堪。也有村官朋友在每日小事里兢兢业业的忙碌着。有警察朋友每个假日都值班,只有工作天我们才能约上喝杯东西。还有其他的一些朋友常出差,回单位以后就得写报告,报告写完又得上班。也有朋友每天就是上班看报纸喝茶四点就回家吃饭。公务员生活也并非全都一样。或许年轻一辈的彷徨要多过轻松吧。
Q交往过一个同单位的男孩,最后两人分开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分手与本身对工作的认可程度有关系,找男朋友希望他有能力,包括工作与生活,当发现这份工作没什么了不起,而自己干得都比单位男人都强的时候,感情就出现裂痕了,脆弱的那方承受不起。
“单身也挺好的,虽然要承受的压力也不小。宁愿单身也不要将就。”
我们笑笑,继续聊回英文小说。刚工作那年,Q的单位发了购书卡,她特意去书店买了米兰昆德拉的书寄给我,她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便给我选了一些。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在书的话题里重遇。我回答不上Q的问题,但总在某本书里有人早已写出答案,只等发现。比男人还强的Q,一定会显现她的价值的。
F小姐说她不愿继续留在广州了,希望回去北京或者上海。
我问为什么。她说不喜欢这个城市湿热的天气,尤其在回南天的时候。
以前我一定会反驳,诶怎么可以不喜欢这座城市呢,然后列出种种理由来证明它的好以及其他地方的缺点。现在反而很心平气和,是呀回南天真的令人烦恼呢,有机会回北京的话,就回去吧。
到一定年纪,你会认识到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同感,你讨厌的东西可能是别人珍视的宝物。所以,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口中说着不喜欢羊城的F小姐,却对当地的饮食文化各个地点很是了解,我想这也是一种素养吧,即使不喜欢一个地方,但仍带着尊重之心去了解当地文化,放下偏见去体验它,这远远胜过口中声声说着热爱广州却天天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的人吧。
脑袋,心,与手都是分离的。若要看清一些,就不单单要了解一个人说什么,也要去了解他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才会有更深刻看法。
理想中的家
这段时间自己内心里有很多的冲突,与人聊天时候多多少少会抛出疑问,很多朋友给了我回答,有一些启发,也有一些新疑惑。
我发现,每个人内心里都有很多的冲突,他所呈现的往往不是单一的面,而是多重组合之后的综合结果,就像一个菱镜,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不一样的光。
当我们越能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更接近理解自己。反之亦然。当我们理解了人,也更接近理解当下的时代与世界了。
卡伦霍尼写了一本书叫《我们内心的冲突》,探讨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以及各种表现形式。有点学术,但不失阅读性。推荐给感兴趣的朋友。
期待我们下一次对话有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