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描写端午节划龙舟的诗词

描写端午节划龙舟的诗词

减字木兰花·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 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 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 《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 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 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 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转两平韵。

赏析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 史价值。龙舟竞渡,即赛龙船。相传伟大 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 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 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 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后来成 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 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 举行竞赛活动。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 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南朝宗懔的《荆楚 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 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 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 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 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 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 渡的热烈气氛。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 了历代的诗词作者。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 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 《竞渡》,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 况。

上片写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 渚”。竞赛开始了。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 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飞出”二 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 竞发的实况,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 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沙洲上浓密 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象从柳荫中飞驶 而出。“渚”,水中间的小洲。点出杨柳 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 候。作者这里用“飞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 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竞渡时, 每艘船上不仅有人高举红旗,还有鼓手击 鼓以统一划船的节奏。一艘赛船里有好多 名划桨手。他们之间,全靠鼓点来协同动 作。所以作者说,赛船上的击鼓声,像春 雷一样震响,它们冲破笼罩着江面的水 气,远远地传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荡。 “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 这样,就渲染了竞赛的紧张气氛。

下片写夺标。竞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获 得锦标。竞渡的高潮出现在赛船驶近锦 标,胜负将见分晓的时刻:“欢声震地,惊 退万人争战气”。人山人海的观众为优胜者 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喝彩声。在这种震耳欲 聋的助兴声中,一马当先的龙舟上的竞渡 者,正在拼命地划动船桨,向终点猛冲, 表现出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决胜精神。 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争战气), 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看来,有成 千上万的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里,作者 只用了十一个字,就把竞渡中最壮观的场 面连同它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 声势和盘托出来了。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古时的锦 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 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是给予竞渡优 胜者的赏物,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 作者描绘的这场竞渡中,“金碧楼西”的岸 边,就是挂锦标的位置。如金似碧(碧 玉),形容这座楼阁的富丽。优胜者终于 抢先到达终点,从那里“衔得锦标第一 归”,胜利返航。为什么用一个“衔”字 呢?“衔”,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时的龙 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看 来,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 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 端含在嘴里似的。“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 出来的字眼。用这个“衔”字,饶有情趣, 是传神之笔。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 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 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 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 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 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 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以来真实地 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词写得这样生动,如果作者没有亲临现场 的实感,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作者虽有实 感,但在艺术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 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气氛的笔力,那么也是 难以写得这样有声色、有层次、有气势, 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