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新舟镇的乡镇文化

新舟镇的乡镇文化

沙滩文化曾经是黔北乃至贵州文化的代表。它从清代乾嘉盛世开始,繁荣发展达一百余年,流风余韵,光耀史册,在西南独树一帜,影响及于全国,深受国内外学人景仰。

沙滩文化的名流学者包括黎、郑、莫三家祖孙五代,而以郑珍、莫有芝、黎庶昌为其杰出代表。他们崛起于穷乡僻壤的贵州遵义山区,史称他们“学究天人,识通古今,著述宏富,义理深醇,在有清一代的著作界占有极重要位置。”

沙滩在新舟镇的禹门乡,是一个方圆不过10里的小山村,距遵义市政府所在地不过70里,这里气候温润,适于农耕。乐安江流灌全村,江中有长约半里的沙洲,名为琴洲,沙滩由此得名。村中田土肥沃,一年稻麦两熟,旱涝无忧,江中鱼鳖繁衍,堪称鱼米之乡。这里民俗淳厚,世代注重耕读,成为沙滩文化的摇篮。

浙江大学张其昀教授主编《遵义新志》,特别标出“沙滩期”作为遵义两千年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就因为他们的学术成就不仅冠冕黔中,而且使贵州成为晚清全国有名的文化区,他们的著作和事业都对全国具有深远影响。

沙滩人才众多,各有其独特成就,而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最为杰出。

郑珍(1806-1864)字子尹,号柴翁。他9岁入书院,13岁涉猎史汉百家之书,在外祖父黎氏藏书的锄经堂中博览群书,纵观古今,涵泳学海,成为青年饱学之士。17岁中秀才,食廪、拔贡,深受贵州学政程春海赏识,特赐号子尹。郑珍仕途并不顺利, 30岁才考中举人,会试屡次落选,只能回乡从事著述,36岁时应遵义知府平翰的邀请,与莫友芝合篡《遵义府志》,梁启超曾誉为“天下第一府志”。1864年,郑珍以口疾逝世,终年59岁。

郑珍一生四次担任小县学官、多次主讲书院,为遵义府编纂府志所得薪俸,都很微薄,学养深厚而一生贫困,学术著作上却光耀千秋,令人钦佩也令人感慨。他的著作有《遵义府志》、《播雅》、《巢经巢诗集》、《仪礼私笺》、《巢经巢经说》以及《说文逸字》等35种,仅刊行18种,已有250万字,从而赢得″西南巨儒″的美誉,在清史《儒林》及《文苑》中都有传。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比郑珍小5岁,生于贵州独山,随父亲莫与俦来遵义,与沙滩黎、郑子弟交游,又特别和郑珍交厚,切磋学术,最后成为金石、目录名家。他17岁中秀才,21岁成举人,三次赴京会试不第,蛰居遵义。与郑珍合纂《遵义府志》初露才华。他潜心学术,搜藏典籍,在研究版本金石目录方面自成一家。1847年赴京会试时,在书肆与曾国藩相识,谈道论文之后,惊为“不意黔中有此宿学”,遂治酒订交,并引荐一时名流,莫友芝因而名满京华。1858年,莫友芝已年近50岁,功名未就,漫游武汉、安徽怀宁等地,曾入胡林翼及曾国藩幕府,受到礼遇。莫友芝遍历上海、苏、杭、扬州,结交名人硕彦,担任过书局选本、校刊工作,写成金石目录等几部专著,有很高学术价值。他的书法,与何绍基齐名。1871年死于扬州途中,终年61岁。

莫友芝一生不名一官,而以学术著作蜚声士林,名垂青史,与郑珍并称“西部巨儒”,同入清史《文苑》、《儒林》传。

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是郑珍的表弟,为沙滩三位杰出人物之一,其事业成就在郑、莫之上。他受知于曾国藩,为清代散文名家,并且是贵州放眼世界介绍西洋文化的第一人。庶昌6岁丧父,21岁为廪贡生,北上顺天应秋闱考试,两度落选而困居京师。他任过知县、知州,管过河工,负责过税务,都展露才华而未见大用。光绪帝登极,开展外交工作,庶昌得随郭嵩涛出使西欧各国,先后到过德、法、美、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留心考察,写成《西洋杂志》一书,介绍各国的内政、外交、社会及经济见闻,希望有所借鉴。后两次任出使日本大臣,以学术文章结交日本朝野名流,受到王室礼遇。归国时,日本天皇特赐一等旭日绶章,朝野盛宴饯别,多年仍为日人怀念。在日本收罗我国古籍26种,刻印《古逸丛书》200卷,也购买很多书籍回国。后任川东兵备道,公余兴学育才,保送人员赴英德留学。中日甲午战起,他率先捐俸助饷,闻战败,遂忧愤成疾,病重回乡逝世,享年61岁。

一个僻处西南的山村,能培育出众多经世治国之才,五代连绵,学术文章冠冕一代,使中原人士刮目相看,这绝不是偶然的奇迹。沙滩文化培育的人才,其成就对贵州乃至全国影响深远的,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学术成就上涉及众多门类。郑珍及其子郑知同,治经学、文字学,在晚清独树一帜;莫友芝专精金石目录版本之学,国内独步;方志学在沙滩可称师承有自,从黎恂的《大姚县志》开始,有郑、莫的《遵义府志》,莫祥芝的《上元县志》、《江宁县志》,郑珍的《荔波县志稿》、黎庶昌的《青浦县志》,郑珍、赵懿的《名山县志》等系列志书,体例章法都是后世楷模,在存史、资治与教化上流芳史册。汉学宋学在贵州的发扬光大,更是沙滩文化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 在著述上,沙滩五代学人,以其丰富的学识,深厚的功底写下了各类不朽之作153种,已刊的80种就达1200万言,涉及经、史、子、集四部。这些著述占清代贵州著述的三分之一,“江山文藻、一省之光”。特别难能的是这些著作都产生在当时战乱频仍的贵州山区,这些作者竟能在饥寒交迫甚至颠沛流离中写出极具学术价值的皇皇巨著,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私家著述中是少有先例的。

三、 在教育工作上,沙滩世重耕读,又热衷办学育才。从黎恂开始,在外为官的沙滩人都热心购置书籍,以丰富的精神粮食充实子弟,造就几代笃学人才。这些人才,曾在省内遵义、贵阳、黔东、黔南、黔西南、黔西北许多府县书院讲学,还在省外山东、浙江、云南、四川、天津等地办学堂,资送人才到英、法、日等国留学,真可称桃李满天下。

四、 在艺术上师法自然,刻意求工,书法绘画卓然成家;文学创作上昂扬奋发、揭露时弊、歌颂光明、关心民生疾苦、心系国家安危,虽然都有其封建文化的局限,但大量的创作成果,仍不失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对后世作家都有所启迪。

五、崇尚科学与面向世界,因应时代潮流,扬弃儒家的封建保守思想,努力认识世界,着眼于吸取西方科学文化以改变自己的国家,黎庶昌实是贵州放眼世界的第一人,他的《西洋杂志》希望移风易俗,启迪民智,振兴国家;向清廷上书建议“酌用西法”的七大措施,都是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重要意见。

六、 关心地方生产,着眼于兴利富民,郑珍总结农村栽桑、养蚕、巢丝、织绸的专门技术,写成《樗茧谱》一书,刊行流播全国;其女郑淑昭还在四川大宁亲自教授农民养蚕致富。仁者爱人,这是沙滩文化的另一种影响。

总之,沙滩文化内容丰富、门类众多、影响深远,不但是贵州文化的奇葩,也是中国文化的宝库。 渝黔高速铁路在新舟镇设立遵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