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我不喜欢屈原,但我喜欢端午节

我不喜欢屈原,但我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邻近,我想写一篇关于屈原的散文,但却没完成。

坐在电脑前很久,我一个字都写不出,原因只有一个,我不喜欢屈原。

也许有人会说,不喜欢屈原,是你太肤浅,当然,我承认我很肤浅。我不喜欢屈原,并不影响屈原的伟大,只能显得我更加渺小。

更多的人可能会奇怪,屈原是大家一致赞美的爱国诗人,伟大的诗人,我为什么不喜欢呢?原因有两点:

一、屈原的辞赋晦涩难懂,普通老百姓根本理解不了。

不论是《离骚》、《九歌》、《九章》,还是《湘君》、《湘夫人》,亦或是《天问》、《招魂》,没有一篇是通俗易懂的文字,没有一篇能够不靠翻译就可以读下来的,没有一篇不存在生僻字的,不拿着字典想看屈原的辞赋,比登天还难。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课有一位老师专门研究屈原,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屈原,讲屈原的伟大,讲屈原辞赋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听的时候我也激情澎湃,但是最怕老师说:“这篇很重要,大家要把它背下来,下周提问。”于是,那一周就成为我们集体的噩梦。

我从来没有完整地背会屈原的一篇文章,到现在拿起《离骚》,仍然有不认识的字!

有人说屈原的辞赋晦涩难懂,是因为距离我们太久远,可是《诗经》不更久远?《诗经》有很多小诗短小精悍,明白如话,朗朗上口。

当然了,《诗经》收录的很多诗是民间百姓做的,口语化要强一些。而屈原是文人,是士大夫,大知识分子,写出的东西文学性当然要强得多。

二、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大家都习惯于称屈原爱国诗人,但他明明把“离”国作为他的主题。他曾经为楚抗秦,但正是这个秦国在他身后统一了中国,成了后世“爱国主义”概念中真正的“国”。

屈原心心念念的“楚”,当时只是个诸侯国,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统一的国家。而大秦顺应了历史潮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我在想,楚王当时如果重用了屈原,历史的车轮会不会慢下来,延缓了中国统一的进程呢?

诗人欧震在《屈原》诗中写到:

“其实,即使没有小人的谗言

对面的河岸也会传来秦军的马蹄声声

即使楚王可以让你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你也无法阻止飞渡的乱云

因为那个时代必须翻篇

雷鸣苍穹,向大地辗过来的

是历史

吱吱呀呀的车轮……”

我虽然不喜欢屈原,但是我喜欢端午节啊。

端午节放假三天,高速路还免费,端午节有粽子吃,这都是让我欢喜的。

五月端阳,温度适宜,景色宜人,正是出游的好时节。这时候,人们的心情舒畅,工作效率高,是幸福感最强的季节。

印象最深的一次端午节,是上大学的时候,跟着宿舍的五妹去桃山玩。

桃山是伊春原始森林里最美的景区,因为有两座山的形状酷似仙桃而得名。

山里到处都是李子树,他们叫“稠李子”,亦或是“臭李子”,漫山遍野的李子花,让人目不暇接。

站在树下,轻摇树枝,无数个花瓣从空中飘飘洒洒的落下来,顷刻间,繁花满地,整个人都被花瓣包围了,犹如仙境一般。

这样的端午节,你能不爱?这种时候,你还去想屈原,想《离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