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哪里年就在那里。
忙过了整整一个腊月,年如约而至。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开始打扫院落,砍柴挑水。柴垛码的整整齐齐,水缸里的水撇沿撇沿的满,连鸡舍,猪圈和狗笼都粉刷一新,单等着年的到来。最隆重的是贴对联,浆糊是要好好熬的,熬不好对联不等过年就被北风吹落,连喜庆都会少了许多,所以马虎不得。浆糊抹得又厚又匀实,乘热乎往门口一贴结实平整,即使在晒得花白退了色也不会掉下来。只要有门就有对联,大门到灶膛都贴上了火红的对联。
也有新丧的,家里服孝。会用绿色的大纸仔细写了对联儿贴在门口。一是为了安抚逝者,再者也想图个喜庆,赶去一年的晦气,迎来个新气象。
在庄户人的眼里,没有钱财可以,没有温饱也可以,但万万不能没有年的影子。所有的期望和寄托就在这浓浓的年味里。记得那年腊月,村里唯一的先生提个礼盒儿来给大姐提亲,对方是先生远方的妻侄儿。人品不咋地,有点吊儿郎当,方圆几里人人皆知。父亲委婉的拒绝了,说我的春儿还小呢,先学门手艺再寻婆家不迟。先生有些愤愤的'提着礼盒儿走了。
这一走不要紧,他是村里唯一会写毛笔字的人,写的一手好对联。每年家家户户都会央求他作对联儿,洋洋洒洒一笔合成。凡是亲戚朋友来了都会为那洒脱的大字吆喝几句。眼看着大年三十了,我家送去的红纸和笔墨先生总是找借口拒绝,这可难煞了我的父母。倔强的我自告奋勇,”爹啊,我来写吧,不就是个对联吗”父母狐疑的眼神看了我半天。“好,就让我娃写,我娃也是读书人哩”。叫板容易下笔难,父亲裁纸母亲研磨,我卷个袖管儿站在凳子上一笔一划开始写。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看着我能把中国字写出个一笔一划我的父母满眼泪花。虽然写的歪歪扭扭,也不对仗,可在父母眼里我俨然已经长大,在那一刻我觉得做个读书人真的很不错。那天,贴对联时父亲多放了几鞭炮仗,噼里啪啦中有了年的味道。
年就在所有的期望中到来了,大街小巷红艳艳一片。家家户户在鞭炮声中走进自家的院落,哐当关好了大门。千万别在大年三十贴完对联后去人家,一准会遭白眼儿。庄户人习惯在这一天将所有的垃圾都扫出去,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希望扫去所有的晦气和不顺,用一个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
等除夕到来大开街门,这时候整个村落又开始活跃起来了,欢笑声,酒令声,合着欢快的爆竹声,一切都开始了狂欢。年在这一刻变得温馨变得真实,使得游子无论行多远都割舍不下,风尘仆仆回家只为了那一缕缕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