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彷徨》的小说,如今我再以此为题写一篇短文,恐怕是有效颦之嫌也可能会贻笑大方的。
但是,我搜肠刮肚挤干了肚子里的墨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作为我思绪的标签,只好斗胆以“彷徨”为题。
我到过一些城市,走过不少红黄绿灯挤眉弄眼地交替着的十字路口。每一次,作为一个旅人,我都是一个迈着坚实步伐匆匆而过的过客,我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东奔西走的人流,南来北往的车辆,闪烁的霓虹以及城市空气中飘浮的喧闹,对我来说不过是些沿途的风景,我实在不过是一个懵懂的看客。
如今,在这个夜色渐浓的仲夏傍晚,站在县城十字路口的拐角处,我却有些彷徨不安了。
我是来县城办事的,下午和朋友一起谈事然后吃饭纠缠了几个小时,结束时已经晚九点多钟,公交车、班车已经停运多时,连白日里来去穿梭招手即停的面的车也很鲜见,我只好站在燕河桥头碰碰运气,看有没有东去的顺风车可搭乘。
靠近旧车站的燕河大桥桥头有两条交叉的公路,一条是东西向的省道穿越县城,一条是县城东侧南北向的滨河路,两条路在桥头交错自然形成了一个不停变换红黄绿灯协调通行秩序的十字路口。不论南北向还是东西向,红绿灯变换的时候,路上疾驰的各种车辆便变换着车灯发出瘆人的黄色亮光如蜗牛一般趴地不动,另一条路上的行人却或勾肩搭背或相互搀扶脚步匆匆地穿越斑马线走向自己的目的地和心中的港湾。红灯还有最后几秒,那些趴地的车辆似乎已经等得不耐烦,它们眼睛里发射着白炽光芒鼻腔里发出呼啸,绿灯一闪便鱼贯而过,向着各自的方向疾驰而去。这其实是一种法则,是人和为人所操纵的器物所必须遵守的,所以他们才有了归宿和方向。
暮色降临,滨河路水上公园和桥头纳凉散步的人渐次多了起来。穿着时尚暴露的情侣时而勾肩搭背嗲声嗲气的说着情话时而追逐嬉戏高声尖叫,优雅矜持的少妇一手挽着挺着将军肚的秃顶的老公一手牵着吐着舌头东张西望的黄狗或白狗,老人们则有些坐在木凳上聊天或陶醉于随声听里传出的秦腔戏有的干脆蜷着身子躺在长凳上小憩,不管男女老少似乎都各得其所自得其乐,映照着小城夜生活的立体画面。这画面,不仅让我这个乡下人有些心动和向往了。
我手提塑料袋身穿破旧的短裤僵硬地伫立桥头等待着,渴望有一辆东去的顺风车在我面前戛然而停,但始终没有这样的好运出现。等了好大一会儿,我两腿酸痛双眼迷离脑海里一片迷蒙,居然萌生出一个念头,要是在县城里能有立锥之处,晚上逛逛水上公园吃点烧烤喝点啤酒饮料如此这般地休闲一番那该多好!那就不回去了,逛逛县城看看街道上闪烁变幻的霓虹然后找个地方住上一宿!这样的念头就像一个风中燃着的火苗在不停地摇曳,后来竟然有些奄奄一息。我感觉对于这个县城对于这里的喧闹的夜景来说,我依然是一个局外人。我如同一个木桩僵硬地杵在那里,那些来来往往的休闲者那些奔跑的铁疙瘩都对我视而不见,我完完全是一个多余的人,就好像一篇美文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顿号,随时都可以被世界遗弃被人们遗忘。
还是回去吧!该去哪儿就得去哪儿。这样想着,心头的那个火苗不久便熄灭了。我继续木然的站立着,不敢贸然抬手去拦过往的车辆,我害怕那些轿车里伸出的脸上会露出鄙夷的`神色或者会甩出一串咒骂来。不过,幸好还有个和我一样想东去的人——一个喝醉了的毛头小伙,他居然歪歪扭扭地站在马路中间左手叉腰抬起右手招手拦车,尽管过往的车辆鸣笛后毫不理睬他,可他还是顾自招手没有放弃的意思。他的勇气着实让我敬佩不已,一个酒醉的人能如此执著于自己的方向,让我这个清醒着但彷徨不停的人着实有些汗颜。
没有可乘的车,没有栖身之处,已近十点了,我还在桥头僵硬地站着,我又有些不想离去了。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和悠闲自得的行人,望着星光下隐约可见的燕河水,我的大脑似乎一片浑沌,我似乎是站在了人生的极点上,分不清东西辨不明南北,我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选择一条路和放弃一条路,一样让我纠结让我煎熬,过往,难以割舍,未来,难以预料,去,前路漫漫,留,暗礁丛丛,我只能站在此案和彼岸的联结点上踟蹰徘徊了。
我就这样站立着逡巡着,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只想做垂钓的姜太公,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任由造化作弄。
不过,在沉沉的夜色里,幸运之神还是垂青了我。十点过一点,我终于钓到了“鱼”,搭上了东去的顺风车。
其实,人的一生经历这样的十字路口面对抉择的时刻是很多的,让人彷徨茫然不知所措是生活的必修课。上好这一课,是要经历煎熬和痛楚的。还是鲁迅先生那首诗说得好:“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那就“破帽遮颜”后“躲进小楼”,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