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袒露我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在或是消泯。”出自徐志摩的《我有一个恋爱》。徐志摩一生追求浪漫的爱,并将这种爱渗透至诗歌作品中,让诗歌也充满着爱的芬芳、爱的炽热与爱的烦恼。哪怕世界在消亡,人生在幻灭,徐志摩也不会停止这份无尽与深沉的爱,因为只有心尖的暖流与澎湃的激动才能切切实实地证明他的存在。
在《雪花的快乐》中,徐志摩将自己想象成一朵雪白、自由的雪花,表明不被冷漠凄清的幽谷与山麓以及喧嚣的人世间所动摇的决心与意志,而是认清前进的方向,坚定不移、乐观自信地追求着爱与理想。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通过描写康桥的景物来暗喻自身的心志与追求,表达对康桥以及逝去 情感 的眷恋与怀念,同时抒发出自己在寻梦过程中感受到的难以言喻的苦涩、悲伤与落寞。
徐志摩是文坛上公认的风流才子,世人在沉醉于那些飘逸优美、浪漫动人的诗歌的同时,也对他的感情生活颇感兴趣。然而,在他的浪漫又短暂的一生中,他对爱情的认知以及表现却令世人百般诟病。曾有网友称徐志摩是文学界的东郭,用情不专一,没有道德底线,除了《再别康桥》外,其余作品不堪入目。
其实,如此激烈与极端的谩骂与控诉主要基于徐志摩抛弃发妻张幼仪的事件。两人的婚姻不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世人皆知徐志摩对没有爱,只有愧疚与感恩,那么张幼仪为徐志摩做了那么多事,这是真爱的体现吗?
徐志摩出生于富商巨贾之家,家庭条件优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校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张幼仪兄长身居高位,将张幼仪送至女子师范就读。不过,张幼仪身上始终保留着旧 社会 传统女子的特点,性格偏温顺且胆怯。徐张二人的相识与婚姻完全由张幼仪的四个张嘉璈一手促成。
张嘉璈任浙江都督秘书期间,偶然瞥见徐志摩的文章,料定其将来定有一番作为,便立马给父亲写信,希望将自己的妹妹张幼仪嫁给徐志摩。徐张两家门当户对,政商结合,无疑是婚姻最高的配置,双方父母对这门势均力敌的联姻甚是满意。不过,一向追求自由恋爱的徐志摩却万般排斥,当他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时,便用厌恶嫌弃的口吻吐槽:“乡下土包子”。
而张幼仪第一次看见徐志摩的照片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不反对”。1915年12月5日,两人成婚,婚礼排面盛大隆重,嫁妆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懵懂无知的张幼仪却不知等待她的竟是丈夫的冷漠与嫌弃。新婚当夜,徐志摩并未入房,这对新娘来说是莫大的羞辱。
不过,知书达理、贤良淑德的张幼仪默默隐忍,在次日向公婆请安、敬茶,循规蹈矩地完成一切旧 社会 女子应当做的事。不过,张幼仪的温和恭顺与通情达理在徐志摩眼中都成了做作虚伪,她完全不符合徐志摩心中对未来妻子的幻想,徐志摩一直想要一个美艳动人、气质清雅、有学识、有思想的新时代女性。
1917年,徐志摩转入北大就读,并成为梁启超的入室弟子。次年,张幼仪诞下长子徐积锴,而徐志摩见“传宗接代”的任务已了,迫不及待地赴美留学。1920年春,23岁的徐志摩初遇16岁的林徽因,便一见倾心、情难自抑。他偏执地认定集美貌、学识与才华于一身的林徽因才是他梦寐以求、心心念念的女子。
于是,他全然忘却在大洋彼岸默默守望他的妻儿,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懵懂、热烈的初恋中,尽情地汲取着爱情的养分。与此同时,徐家二老考虑到年轻夫妻不可分居太久,便催促张幼仪前往英国与徐志摩团聚。常言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两年的分离本应该让这对年轻夫妻的感情更进一步,谁曾想张幼仪等来的只有徐志摩的冷眼与嫌弃。
踏进英国的小家后,张幼仪任劳任怨、一心一意地照顾丈夫的起居,承担了一切家务。可徐志摩却将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连墙壁上的吸尘器也不教妻子用,任凭其劳累地用扫帚打扫屋子。一日,徐志摩突然说:“我有一个女朋友要来家里吃饭,你去准备一下。”张幼仪这次意识到丈夫变得比以前更加冷漠的原因。
席间,徐志摩与林徽因热聊,为其夹菜,两人神情对视,张幼仪愈加觉得自己才是格格不入的那个人。没过多久,张幼仪二度怀孕。对此,徐志摩没有欢欣愉悦,只留下厌恶与不耐烦,不仅劝其da胎,还毅然决然提出离婚。伤心欲绝的张幼仪想过一切了结自己与人生的方式。
但为了孩子与家中父母兄弟,张幼仪选择努力活下来,并在国外求学的兄长弟弟的帮助下在德国柏林的出租房生下二儿子彼得。孩子不出满月,徐志摩的离婚协议书便已寄到,这一次,张幼仪并未挽留,当即签下名字,告别这段荒唐又不幸的婚姻。而张幼仪也成为了“民国第一弃妇”,受尽外人的冷嘲热讽。
1925年,年仅3岁的次子被疾病夺去生命,张幼仪悲痛欲绝。与此同时,求爱不得的徐志摩与刚刚离婚的陆小曼即将踏入婚姻的殿堂。这一切都令张幼仪感到荒诞不羁,徐志摩因林徽因选择离婚,如今又被林徽因抛弃迷恋上其他女子,那自己又算什么?不过,张幼仪很快振作起来,凭借沉稳的性格与丰富的学识在上海妇女界成为了最耀眼的存在。
她担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总裁,并将银行业务干得风生水起。与此同时,张幼仪还出任了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并玩起了股票生意,赚了个盆满锅满。因着徐家二老与儿子的关系,张幼仪逐渐释怀,与徐志摩保持着朋友关系。谁承想,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结束了短暂的一生,陆小曼闻讯哭晕过去,而张幼仪凭一己之力操持着徐志摩的所有后事。
而后,张幼仪以“义女”的身份负责徐家二老的养老送终,甚至按时给陆小曼邮寄生活费。试问,世上怎会有人宽容大度、善良贤惠到如此地步?除了张幼仪,似乎别无他人。1953年,53岁的张幼仪终于收获了一个愿意爱她与护她的男人——苏纪之。然而,她还是第一时间征求远在美国的儿子的意见。
儿子的回信饱含对母亲的感激与心疼,令人颇为动容,部分内容如下:“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进,母心宜慰……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在儿子的祝福下,张幼仪再次步入婚姻殿堂,这一次,她真的嫁给了爱情。1972年,苏纪之离世后,张幼仪赴美养老,于1988年与世长辞。
曾经有人问及张幼仪爱不爱徐志摩,她先是感到疑惑,而后淡淡地回答:“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无人知晓张幼仪所说的爱究竟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但她的回答却令人钦佩。爱一个人,能够做到爱屋及乌,将他的父母视为亲生父母,供养他的其他女人,如果这还不是爱情,那么世间恐怕没有真爱了。